逆向輸出:肆虐美利堅的中國大煙館

公元19世紀,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清廷被迫開放門戶,使得西洋貨物能夠進入內地市場。與此同時,很多中國人也不遠萬里,踏足彼岸的新世界謀生。結果,本爲受害者的他們,竟將吸食鴉片的習慣輸出歐美。

坐船前往舊金山的中國勞工

根據統計,僅僅1852年一年,前往舊金山淘金的中國勞工就多達30000人。到1870年爲止,澳大利亞的中國勞工數量已經多達50000人。當時的歐美各國,已經因廢除奴隸制而遭遇勞動力短缺,故而非常需要靠引進廉價勞工而予以補充。豈料對方登陸之餘,還引入了富有東方特色的休閒場所--大煙館。

18-19世紀 用於存放鴉片的藥物容器

事實上,19世紀的歐美各國尚未裁定鴉片是違法成癮劑。所以任何人都能在藥店裡公開購買,再浸泡於醫用酒精中飲用。直至南北戰爭時期,鴉片還作爲鎮痛藥品被美國人廣泛使用。甚至被當做隱秘的“安靜”成分,添加進嬰幼兒藥品,絲毫不像後來那般嚴防死守。

19世紀後期 用於存放鴉片的玻璃藥瓶

但對那些華工開設的大煙館,西人觀察者們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感受:透過嗆人邪惡的氣味,好奇的歐洲人在房間裡看到鴉片的煙霧和虛弱不堪的中國人,他們的臉就像那些已經墮入地獄卻自以爲身在天堂的野獸,最糟糕的是歐洲少女,....大約16歲左右,在門外被絲綢的光澤和黃金的叮噹聲誘惑,她們留了下來。分佈在這可怕的巢穴裡,最終帶着一身污穢和腐爛的氣味被逐出門外。

19世紀的中國大煙館場景

以上描述雖帶有種族歧視口吻,卻也從側面反應出華人聚居區的煙館風貌。當時,有大量單身華人聚集異國,從事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生活壓抑且看不到多少希望。由於清朝政府不允許婦女出海,讓孤獨男丁們又很難在海外組建家庭。於是就沉迷於吸食鴉片,希望靠致幻效果疏解身體疲勞與鄉愁情緒。結果,供應鴉片竟成某些僱主的招工條件。以至於雖有很多勞工並不吸食鴉片,還是讓煙館成爲華人聚居地的標誌特徵。

加州的金礦枯竭後 華人勞工開始經營各類店鋪

譬如在1848年的美國加州,剛剛興起的淘金熱也引來中國勞工前往。在金礦開採殆盡後,這些人轉而經營肉鋪、洗衣店和小商鋪,其中自然也包括大煙館,進而演變爲各類犯罪活動的集中地。老闆們不僅兜售鴉片,還涉足賣淫、賭博、放高利貸等模式。勞工每日辛苦賺來的1美金報酬,通常會在夜裡被煙泡、賭博和白人妓女奪走。結果便是常年勞作卻一貧如洗,淪爲三合會等犯罪集團的提線木偶。

大煙館也是許多犯罪活動的聚集地

隨着美國西部走向繁榮,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了華人身影。但每個華人聚居區內,至少會有一家煙館存在。通常能供幾十名顧客同時吸食,並且漸漸吸引到其他膚色的下層羣體。因而到1885年,全美需要共進口20萬磅鴉片,且絕大多數用來供應煙館運作。

隨着時間推移 許多美國底層勞動者也迷上鴉片

正因如此,基於煙館和鴉片的毒品亞文化在美國流行開來:

一口氣吸完一個煙泡叫做“一口悶”

準備煙槍和煙泡的人叫“廚子”

抽鴉片本身則被叫做yen,也就是北京話的“煙”

大煙館也是排華海報的經典素材

長此以往,大煙館的存在必定引起本土社會反感。曾有人宣稱看到過16-20歲的白人半裸女孩,和她們的情人一起躺在地板上吞雲吐霧,各色人混雜在一起。這類充滿種族色彩的傳言不脛而走,對推動美國排華風潮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鴉片氾濫 最終引起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

對此,美國政府顯然不能無動於衷。最初,他們希望用經濟手段限制鴉片傳播,制定每盎司75美分的重稅。但效果近乎爲零,不但沒能阻止鴉片消費增長,反而讓三合會爲首的華人黑幫賺到盆滿鉢滿!

起初 美國官方希望靠額外徵稅來限制鴉片傳播

到1909年,美國官方又通過鴉片專賣法案,規定只能用於醫療而不是日常消費。但就和後來臭名昭著的禁酒令類似,表面上的徹底禁絕只能使黑市價格瘋漲。結果,不但華人黑幫能賺到更多錢,連美國本土的黑幫勢力也藉機大撈一票。

由於需求量巨大 鴉片消費撐起利潤巨大的走私黑市

受其影響,鴉片在普通中國勞工中的消費銳減,取而代之的則是上流階層。由於既能打發時間,又是自帶東方神秘感的新鮮玩意兒,所以吸食鴉片的行爲逐漸被富人們所青睞。在邁阿密、芝加哥和洛杉磯,大煙館也迅速從招待勞工的黑店,進化爲名流雲聚的隱秘場所。黑社會通過庇護這些精英來獲得豐富利潤,乃至發明一個詞叫做hop,專門指代同時擁有鴉片和美女的聲色聚會。

20世紀初 hop聚會上的美國上層男女

當然,大規模掃毒行動也拯救了許多底層華人。在1913年清查煙館的行動中,共有1300人被捕。除收繳鴉片和煙槍,還將大部分以半公開名義經營的煙館查封。根據洛杉磯警察局覈實,其中一些從廣東運來的煙槍,居然有近百年的使用歷史。另一方面,以美國和中國爲首的13個國家,在上海聯合成立鴉片委員會。但該委員會並未包括一些鴉片生產大國,包括同時代的土耳其和波斯。

20世紀初 正在處理違禁品的美國警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成立的國際聯盟又設置“鴉片與走私問題顧問委員會”,致力於根除鴉片走私問題。但辛亥革命後中國深陷軍閥割據,各方勢力都將鴉片視爲重要財源。所以,洋人的委員會僅能確保鴉片不流向英美市場,而對其他區域的約束依舊相當乏力。

1909年 上海會議是國際聯合禁毒的開端

諷刺的是,最終讓大煙館退出歐美市場的因素並非禁菸運動,而是可卡因和海洛因等新興毒品流行。原來,一些中國煙販發現毗鄰美國的墨西哥更適合種植鴉片,於是把罌粟種子帶往當地並進一步提純。奈何純度始終有限,故而在製造時摻雜大量奶粉或糖粉用於充數。豈料這些新興毒品因爲攜帶方便、利潤率奇高和不需要複雜工具,迅速就淘汰掉傳統鴉片。到二戰時期,美國境內的吸食鴉片吸食者已全部消失。

白粉的出現 讓鴉片被清除出美國市場

然而,大煙館對華人形象的破壞卻頑固且持久。正如一位參議員所說:中國人作爲勞工、礦工和僕人大批移居到美國。我們歡迎他們,我們歡迎他們做勞工,我們歡迎他們做市民,因爲從密蘇里到金門只有100萬白人。但如果他們是帶着鴉片來的,我們無法歡迎他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