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嫌它”臭“,但它對身體是真好啊(不是榴蓮)
我們中國人對大蒜的熱愛,可以說是融進了生活中、刻進了血脈裡。“一頭蒜、一碗麪,千金都不換”“吃肉不吃蒜,營養少一半”“餃子就酒,越吃越有,餃子就蒜,生活燦爛”,這些老話足以證明。
不僅是國人,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大蒜都相當喜愛。 畢竟,無論是搭配紅肉白肉、生猛海鮮,它都無比從容; 無論是炒煎焗煮它都相當在行。
但是,吃的時候有多香,那結束的時候就有多“臭”!不過,也正是這種被一部分人嫌棄的“臭臭”的東西,卻有殺菌、防癌等好處。
《本草綱目》記載“其氣薰烈,能通五臟,去寒溼,辟邪惡”。
吃大蒜降血糖和膽固醇
一項發表在著名期刊《營養素》上的研究就詳細闡述了大蒜 的新功能: 降血糖和膽固醇。
研究總共納入來自多個國家的1567名參與者,年齡18歲至80歲之間,大蒜干預時間從3周到1年不等。
同時,這些參與者一部分人有着不同的健康隱患,如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肌梗死、肥胖、高血壓和多囊卵巢綜合徵,也有一部分爲健康人。
使用到的大蒜的製劑包括:粉末、生大蒜、蒜油、陳年提取物、腸道補充劑。
參與者每日服用的劑量根據製劑類型而不同,大蒜粉末爲300~22,400毫克/天,大蒜油4000毫克/天,陳年大蒜提取物1200~6000毫克/天,生大蒜4000毫克/天,腸道補充劑爲800毫克/天。
研究人員用薈萃分析考察了大蒜對葡萄糖代謝指標的影響。
結果顯示,大蒜干預不僅有效控制了空腹血糖水平(FBG),也對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水平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具體表現爲:
空腹血糖的平均差下降了7.01
糖化血紅蛋白的平均差下降了0.66
總膽固醇的平均差下降了14.17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平均差下降8.20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平均差上升2.06
不過,大蒜並未對甘油三酯水平產生明顯影響。
敏感性分析表明,排除任何單一研究對總體效應量沒有顯著影響,證實了研究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大蒜的神奇在於大蒜素!
大蒜含有很多化合物,比如大蒜素。
大蒜素及其衍生物能抑制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它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可作爲一種調節血脂的藥物。
大蒜中的活性成分S-烯丙基半胱氨酸,能減弱遊離脂肪酸誘導的肝癌細胞的脂肪生成。
陳年大蒜提取物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更好地調節血糖。
大蒜雖好,但是味兒大怎麼辦?
吃的時候爽,吃完了有味兒確實很尷尬,怎麼緩解呢?
有些朋友會嘗試“古法”,吃完生蒜後咀嚼茶葉、吃花生米,試圖將蒜味兒“對衝”掉。由於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可以分解掉一部分產生臭味的硫化物,因此理論上有效。不過咀嚼茶葉不如直接用茶水漱口,還能起到沖刷口腔的作用。
同樣,含多酚濃度高的蔬果,如蘋果、香蕉、牛油果、薄荷、生菜等,以及巧克力,同樣可以分解掉一部分硫化物,消解蒜味兒。
花生米除蒜味,也是很流行的方法。這個方法背後的依據是:蛋白質可以和帶來蒜臭味的烯丙基含硫化合物結合,減少異味。那麼,比起花生,我們直接喝牛奶、酸奶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