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專家剖析ADHD治療面向
▲從「專注力」、「學習力」、「語言力」、「情緒力」四大向度,來幫助孩子。(圖/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提供)
公視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播出後引發熱議,其中「必須過動」單元裡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不少家長的痛,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資料可知,臺灣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發生率在5~8%,以一班30人來看,大約有2人有產生類似的問題,當ADHD被關注,兒童治療就是最大關鍵。
兒童發展專家廖笙光過去18年專研兒童治療與家庭衛教,他提到,許多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其實源自於生理上的協調問題,特別是在班上「年齡較小」的孩子,容易因爲成熟度不足進而產生手眼協調、書寫技巧、動作協調等問題,若是孩子本身挫折忍受度比較低的話,往往會在團體生活中成爲一個不定時炸彈,此時能夠協助孩子的方式,除了多方的鼓勵和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克服生理上具體的困擾,增加孩子面對真實的能力。
芬蘭一篇大型的研究論文更加證實了這一觀點,研究人員追蹤從1998-2011年開始入學的小學生,蒐集了一共六千多名被診斷ADHD的孩子,統計他們的出生月份。結果顯示:年齡最小的兩個月份出生的孩子,相較於年齡最大兩個月份的學生,被診斷ADHD的機率會增加26%(男生)與31%(女生);對照臺灣的學制而言,就是七月和八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關心孩子也要重視家庭的溝通和和諧。(圖/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提供)
廖笙光說,其實帶領着孩子從「專注力」、「學習力」、「語言力」、「情緒力」四大向度來關心,不要只關心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也要重視家庭的溝通和和諧,也期望能做家庭最堅實的溝通橋樑與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