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明年納健保 醫:視病況緩急決定何時用

依照檢測項目,NGS大致可分爲廣泛、一般等兩大類。記者賴昀岫/攝影

健保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明年上路,首波預計納入肺癌、乳癌等11種癌症,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說,NGS檢測時間點相當重要,在確診罹癌時,即建議接受一次NGS檢測,決定第一線用藥;出現抗藥性、癌細胞復發後,再做一次廣泛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出抗藥機制與可能治療方向。

臺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舉辦「2023癌症精準治療大未來—戰勝癌細胞,你應該要知道!」病友講座。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表示,想要精準狙擊癌細胞,關鍵在於基因檢測,透過腫瘤切片或是血液檢體,找到對的癌友,給予正確、有效的抗癌藥物。

李岡遠說,NGS已成爲抗癌利器,依照檢測項目,大致可分爲廣泛、一般等兩大類,前者費用較高,屬於全面性檢測,可檢測出少見的基因突變型,作爲治療重要指引;一般型的檢測項目較少,主要針對標靶藥物相關基因檢測,如EGFR、ALK、MET類標靶藥物,健保目前規劃的NGS給付類型以此爲主。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形容,基因套組的大、中、小,可以用項目多寡分析,大的通常都幾百個,中的約4、50個、小的則是單基因或只有1、2個,而小型的就像是已經知道明確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直接打擊;中型就像是對付「犯罪集團」;如果對於「犯罪型態」完全沒有頭緒,就只好全面性掃蕩,而大型套組的好處在於,找到適用藥物的機率愈大,否則浪費時間、金錢和檢體,更可能會拖過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

不過,因爲給付只有一次,醫師表示,還是會和病人討論,如果病況已沒時間等待,就可以考慮先把NGS用掉,但如果沒有這麼急迫,或症狀已非常明顯,也許可以先使用傳統方法找出基因型、把NGS留到後面。李岡遠說,兒童血液腫瘤可以先使用NGS及早治療;三陰性乳癌、攝護腺癌等沒有明顯位點,也建議可以先使用。

李宛珊說,有名罹患甲狀腺癌的48歲女性,氣管完全不能說話不能緊急插管,基因檢測使用適當藥物後3個月,氣管是暢通的,患者直呼「沒有想過能有再講話的一天」,所以找到好的基因檢測與正確標靶藥物,對的檢測對的治療。

國內腸癌治療權威、臺北慈濟醫院醫療部醫療長何景良則表示,三陰性乳癌、卵巢癌,以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等癌症,均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高風險族羣,大腸癌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經有一些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若不進行基因檢測,可能難以獲得最適合的藥物治療。

何景良指出,目前腸癌患者接受NGS檢測,雖然不像肺癌有許多的相對應抗癌藥物,仍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檢測,擬定治療策略,尤其大腸直腸癌牽涉多項的基因突變、促癌及抑癌蛋白質的不同表現,個別癌友的身體狀況及腫瘤特性、位置等,加上目前醫療科技也持續地在這部分努力,建議務必與醫療團隊進行充分的討論,以提供最完善的個人化治療。

而肺癌在躍升至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李岡遠提到,每年新增癌友人數超過大腸直腸癌,多達1萬6000多人,但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腫瘤抗原最多的癌症,臨牀顯示,七成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基因檢測後,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抗癌藥物,有效延長存活期。

李岡遠說,大部分肺腺癌患者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所致,透過基因檢測對症下藥,8成癌友使用相關標靶藥物後,治療成效不錯,目前健保給付第一代到第三代標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