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糉哪一種更肥?這款沒「炒料」熱量大減200卡
臺中榮總營養室貼心提出「健康端午撇步」,將熱量分析、糉料代換、均衡糉子套餐加適度運動,讓民衆可享「瘦」美食歡度端午佳節。(馮惠宜攝)
臺中榮總營養室貼心提出「健康端午撇步」,將熱量分析、糉料代換、均衡糉子套餐加適度運動,讓民衆可享「瘦」美食歡度端午佳節。(馮惠宜攝)
端午節品嚐傳統肉糉,臺灣一直有南北糉區分,南部糉採生料包上糉葉後直接清蒸或水煮,而北部糉則是生料先炒制再包上糉葉再蒸熟,營養師指出,南部糉少了炒制這過程,同重量的糉子卡路里少100-200卡;臺中榮總營養師陳維禎今(6日)分享健康享糉撇步,透過烹調、食材以及沾醬等分析熱量。
陳維禎說,臺灣糉子的種類非常多元,在製作方式直接水煮或清蒸比先炒後蒸的糉子,熱量和油脂量少一點,而一般肉糉包鹹蛋黃、栗子、豬肉、花生等,1顆重量150-250克等,熱量範圍每顆約400-600卡,粿糉則是包入菜脯、香菇、絞肉,平均熱量也有200-300卡/顆,鹼糉雖然是最小顆但熱量有130-150卡/顆。
如果可以自制,陳維禎建議將原本糉子高熱量、低纖維的食材換成低熱量、高纖維的材料,如用五穀米、紫米、黑米、薏仁、黎麥、燕麥等全榖雜糧類取代糯米,把五花肉改成瘦肉、雞肉、乾貝,可降低油脂的量,提高優質蛋白質的含量。配料花生控制在5-10顆,或以菇類如香菇、杏鮑菇或筍子等取代,就能達到低油高纖維的需求。
而1顆傳統肉糉可取代約1碗飯的主食量,但其蛋白質稍嫌不足,陳維禎建議,吃糉子時可額外搭配1份左右的蛋白質,像是嫩豆腐半盒、魚肉35克、蛋55克1顆,亦可把蛋白質加入湯品中,如竹筍排骨湯或是蛤蠣絲瓜湯等,清爽又解膩。另外,蔬菜類也不可少,記得搭配1-2份青菜,增加飽足感又能穩定血糖。
品嚐糉子醬料也是很重要,陳維禎說,一般肉糉皆有調味了能不沾醬最好,如要淋醬,建議不要超過1茶匙約15公克,以免鈉攝取量超標。
最後就是要動起來,陳維禎說,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消耗掉攝入的卡路里,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養成運動好習慣,每週至少150分鐘,能保有健康又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