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進的外交作爲 收益小風險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外交最近有很多好消息。外交部長吳釗燮訪問位於華盛頓特區外的美國在臺協會總部、蔡英文總統即將過境美國及會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都使蔡政府得以宣稱在外交政策上取得勝利。韓國空軍飛機再次在高雄補充燃料,以及韓國外交部長呼籲維持臺灣海峽現狀的聲明都令蔡政府愉悅。且在最近幾周,美國和日本首次在日本舉行「鐵拳」軍演,進一步證明日本在防衛問題上越來越認真。

然而,在2023年的前兩個月,臺灣的外交也遭遇挫折,可見臺灣的外交政策風險也很大。

一、在非洲:2020年臺灣成爲少數幾個在未被國際承認但自治的索馬利蘭開設代表處的國家之一,隨後進行了援助和雙邊正式訪問。然而,阿卜迪總統推遲了去年的選舉並延長了任期,而數百人便在隨後的動盪中喪生。另外,6個月內國王和總理兩次對臺訪問的同時,史瓦帝尼國內發生了反對國王絕對君主制的抗議,及今年年初一名親民主活動人士被謀殺的事件。臺灣很有可能因爲支持非洲兩個武力鎮壓政府而被指控爲不民主行徑。

二、太平洋島國:2月7日,所羅門羣島馬萊塔省省長蘇達尼在省議會投票中被逼下臺。蘇達尼直言不諱地批評總理蘇嘉瓦瑞在2019年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鼓吹馬萊塔宣佈獨立。臺灣政府在2021年爲身患重病的蘇達尼提供醫療服務,導致他與總理的關係惡化。最近有消息稱,密克羅尼西亞與臺灣討論了建交的可能性,以換取臺灣提供的大量金援。但也許臺灣應該把在太平洋抗中的任務留給大國澳洲和美國。

三、東協:2月21日,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在北京會見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維文在臉書貼文上稱其爲老朋友,以及據新加坡外交部稱,維文重申了新加坡的「一中政策」。東協外長於2月4日發表聲明稱,「東協會在促進臺灣海峽各方之間的和平對話時發揮建設性作用」。雖然臺灣外交部發表聲明對東協外長表示感激,但事實上東協國家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十分明確,即使臺灣有「新南向政策」也沒有改變這一點。

四、烏克蘭:2月24日中國發表《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美國某學者警告說,該提議與結束烏克蘭戰爭無關,反而是與中國爲了設定贏得對臺戰爭的條件有關。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積極迴應,表示希望與習近平會面,商討這一提議。儘管臺灣曾援助烏克蘭並頻繁聲明臺灣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烏克蘭仍很有可能選擇與中國維持關係而非與臺灣發展關係。

五、尼加拉瓜:3月2日,「尼加拉瓜人權專家組織」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的報告認定,尼加拉瓜警察和親政府團體在2018年4至9月期間的反政府抗議活動中犯下了危害人類罪。在此期間,臺灣與尼加拉瓜尚有邦交,而尼加拉瓜陸軍總司令阿維萊斯上將還在2018年的3月拜訪了蔡英文總統,他後來因涉及侵害人權而被美國製裁。不幸的是,臺灣在此期間仍繼續支持尼加拉瓜政府。

筆者經常指出,臺灣的外交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換句話說,其他國家將臺灣視爲一個正常國家對待,而不是一個值得特殊對待的國家。偶爾,臺灣與另一個受到威脅的國家「站在一起」,或者說臺灣與其他國家共享自由民主價值,有時是有用的。但最終其他國家還是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更多時候是利用臺灣。最近的事件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並提醒,臺灣的安全取決於與美國的關係,且冒進的外交作爲,其收穫是有限的。

(作者爲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許淳恩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