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聚首Open House 「未來世代的必修課」中研院一次備齊

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主持院區開放主題演講。圖/中央研究院

未來世代的必修課,是什麼?在哪裡可以學的到?中央研究院已經想好,一次備齊。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19日主持年度大型活動「院區開放」(Open House)主場,「未來世代的必修課:能源與AI科技」專題演講,由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於高和資訊所副研究員黃瀚萱,分別提出「人類的新使命—用潔淨能源來扭轉全球暖化的劣勢」,及「多模態生成式AI如何改變我們未來的日常生活」。

陳於高先說明了中研院研發的淨零科學選項,包括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及生質碳匯「5支箭」的新科技。他舉例,地球約有相當於2千萬桶石油的地熱資源,臺灣位於太平洋火環帶,如何積極開發潔淨能源,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更是科學家可爲氣候變遷做的事。

黃瀚萱員則介紹AI的最新趨勢-具有感知、推理和學習能力的「多模態生成式AI」,以及它將如何重塑人與科技的界線。黃瀚萱說,隨着AI的應用範圍持續擴增,我們應要能主動判斷AI的準確性,用人獨有的道德與價值觀來約束AI的發展。

院長廖俊智則提醒,「AI目前的限制正是每個人的機會」,未來世代應勇於想像AI無法達成的事,將問題與挑戰化爲契機。

上述課程是中央研究院19日年度大型活動「院區開放」(Open House)的其中一場。中研院表示,還有近300場互動性趣味科普活動接連上陣,以及靜態的「院區70週年影像展」、蒐集自然聲景的「福爾摩沙 蕨·響」展等,來院參訪的未來世代捨不得錯過任何一場。

爲響應一年一度的科學開箱,中研院各領域的研究團隊都使出渾身解數。有透過實驗室研發的干涉式光學顯微鏡看到奈米粒子,利用螢光葉脈標定製作屬於自己的植物葉片,玩桌遊體驗恆春半島史前人類的「海海人生」,不論是開箱神秘的實驗室、DIY互動手作坊以及主題沙龍演講和座談,都捕獲大小朋友目光,展現跨學科研究的魅力。

中研院爲了鼓勵科普學習,此次特別邀請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民小學的「2024年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得獎師生,設置主題攤位「語法探險:布農語句子解謎之旅」,分享他們的得獎作品並參與相關活動。院長廖俊智及院內AI及語言專家們,也前往體驗學生的作品,利用內嵌電子標籤的學習卡片感應RFID讀卡機,一起學習布農語和拍手歌,氣氛活潑又有趣。

爲慶祝中研院南港院區邁入70週年里程碑,年度活動同時推出「院區70週年影像展」。中研院指出,此次影像展以10年爲單位,藉由每一禎珍貴的歷史照片,帶領參觀者走進時光隧道,見證院區建築與地景的變遷,再到研究突破與創新成果,和中研院進行跨時代的影像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