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x產品負責人離職,大模型行業進入洗牌期

9月13日,MiniMax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MiniMax產品負責人、前今日頭條用戶產品負責人張前川已經離職。

張前川從字節離職後,在高瓴的牽線下,於2023年9月正式加入MiniMax。然而,不到一年,張前川就從該公司離職。

MiniMax是大模型行業內公認的第一梯隊公司。今年3月,MiniMax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爲6億美元,估值達25億美元。

根據MiniMax披露的數據,MiniMax每日與全球用戶進行超30億次交互,處理超3萬億文本token(詞元)、2000萬張圖片和7萬小時語音。

目前,MiniMax在B端(企業端)有API開放平臺,C端(用戶端)產品有產品AI虛擬人物聊天軟件“星野”、效率工具“海螺AI”、海外版星野“Talkie”。市場調研機構Sensor tower在7月底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Talkie”在美國應用市場的下載量爲380萬次,位列第四。

據36氪報道,張前川主要負責MiniMax在C端的“星野”和“Talkie”,主導了兩款產品不少商業化玩法。他在今年年中又淡出“星野”的決策,參與生產力工具“海螺AI”和部分其他產品的日常事務,最近一兩個月則是處於休假狀態。

與此同時,MiniMax另一位早期聯創楊斌仍爲模型訓練負責人,實則已經退出公司事務的日常運營。

大模型賽事過半,大模型六小虎人事變動不斷,但大廠們找到了節奏。

大模型創業更加強調人才密度,但在頂尖人才的招聘上,大廠的誘惑仍是巨大的。

9月份,字節跳動秘密成立大模型研究院,由朱文佳牽頭負責。頂尖人才方面,字節跳動已經挖走面壁智能核心成員秦禹嘉,零一萬物聯合創始人算法副總裁、模型預訓練負責人黃文灝。二人分別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與此同時,零一萬物聯合創始人李先剛也被爆離職,迴歸貝殼。

界面新聞此前曾報道,在大模型相關技術人才招聘上,字節跳動是國內互聯網大廠最積極的公司。據一位大模型行業人士透露,今年字節跳動的AI人才招聘規模最大。

初創公司並非招聘主力軍,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印證了這一信息:今年上半年,字節跳動位列新發人工智能崗位最多的企業。從招聘指數上看,字節跳動以9.53位居第一,大幅領先於小紅書(7.96)、螞蟻集團(5.84)、美團(4.86)、騰訊(2.48)等互聯網大廠。

此前,朱嘯虎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六小虎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大廠。但他對此並不樂觀。他認爲,創業公司的成本都比大廠高,售價也高,根本就沒法競爭。所以大廠打價格戰,創業公司都不能跟進的,沒法跟進。

這一結論在硅谷已經得到驗證。今年3月,微軟曾招攬了AI創業公司Inflection的首席執行官Mustafa Suleyman等關鍵人才。亞馬遜收購AI初創公司Adept後,後者的創始人Shazeer和DeFreitas也重返谷歌。

8月,人工智能初創公司Character.AI被谷歌收購,其創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等人也將回到谷歌旗下的DeepMind。

朱嘯虎認爲,美國現在併購本質上都是直接把人才挖走,讓投資人拿本金加利息退出,“國內說實話,可能會比這個還要差一些。”

初創公司完成第一輪創新的使命後,大模型的下半程故事可能要由大廠們續寫——他們有更強的資本“收割”核心技術,包括創始人在內的核心人才。OpenAI這樣的公司註定是極少數。

大模型火爆快兩年來,既未改變生產關係,也沒有迎來超級應用。近期,這個行業開始逐漸暴露問題。有多位行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大模型公司普遍存在刷榜情況。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基座模型創業公司的創新乏善可陳,不少從業者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迷茫情緒。

一位投資人告訴界面新聞,某大模型明星公司已經停止訓練基座模型。

另一位大模型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行業變化發生在今年下半年,他所在的公司已經開始砍項目以及預算,大規模的砍預訓練、大模型應用、縮減研發開支、裁員。但他認爲,這也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只是近三個月動作比較大。

MiniMax創始人閆俊傑在8月底的活動表示:“現階段,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商業化,而是技術能夠到達廣泛可用的程度。”目前,該公司的商業化由兩部分組成,開放平臺有兩千多家客戶,C端產品中也有廣告機制。

目前來看,市場和投資人可能要等不及了。伴隨着核心人才的出走,預示着大模型行業即將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