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位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於用兵打仗,明史評價堪比文景之治
明朝16位皇帝(截止崇禎帝殉國)當中有這樣一位比較“個性”的帝王,他是明帝中少見的胖子皇帝,爲人寬厚性格淳樸,卻善於用兵打仗。他登基後在位僅僅10個月,卻在明史中贏得了很高的評價:“是可爲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明史》說明,這位皇帝在位時間很短,也就不到一年時間。但其用人治國的成就“善不勝書”。如果他能更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以德教化萬民,他開創的盛世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的一生可以從兩個方面做概括:文治和武功。這兩點也是朱高熾成功的地方。
上圖_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熾的武功:
第一,以少勝多,以萬人軍隊打敗50萬明軍的圍城。
靖難之役爆發後,明軍和燕軍的激戰反覆進行。建文帝撤了老將耿炳文的職務,任命不太懂軍事的李景隆爲明軍北伐軍總指揮,率領50萬明軍進攻北平城,拿下燕軍老巢。
朱棣命令朱高熾堅守北平城,自己率領軍隊在外線作戰。朱高熾的成敗關乎燕軍靖難之役的成敗,身爲燕王世子的朱高熾不敢馬虎,主持守城防務。朱高熾不分晝夜的督查守備防務,安撫城中軍民。北平城“人人歡悅”。朱高熾禮賢下士,積極動員懂得軍事的官員參與守城。和官員們一起共同商討作戰方案。
上圖_ 靖難之役
朱高熾每天四鼓的時候就起牀,兩鼓時候才休息。睡眠嚴重不足。左右官員都認爲朱高熾過於勞累損耗身體,但朱高熾表示,父親朱棣在外面打仗,身爲兒子的自己豈敢落後?北平城是燕軍的大本營,是明軍必須攻克的目標。朱高熾希望將士們都積極準備認真作戰。朱高熾給下屬起到了很好的榜樣力量,在其母親燕王妃,後來明成祖的徐皇后的幫助下積極守城。
由於李景隆的軍隊圍攻北平城時間很長,沒有進展。朱高熾的軍隊利用夜色襲擊明軍大營,迫使明軍後撤。朱棣率領燕軍的主力返回後,和朱高熾的軍隊內外夾擊李景隆,打敗了明軍的進攻。
朱高熾的北平保衛戰以萬人軍隊堅守城池,粉碎50萬明軍的進攻,堪稱爲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城市保衛戰。卻因爲朱高熾的皇帝“不出名”而被忽略了。但北平保衛恰恰能反映朱高熾這位以文治而著稱的皇帝非常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
上圖_ 李景隆(生卒年不詳)
第二,登基後的朱高熾加強邊防建設,特別重視邊防軍備的建設。
朱高熾全面提升邊防部隊守備的規格,加強對邊境的檢查力度。比如“敕遼東、大同、宣府、永平總兵官,今天氣已寒,宜善撫軍士,勿令失所。但無敕旨及勘合文書,並勿擅放出境。”
朱高熾登基後加強邊防的模塊化部署,在重要的邊防重地安排將領防守。1424年八月朱高熾剛剛登基,就對五軍都督府做了調整。朱高熾親自任命北邊的邊防指揮官,包括遼東、山海和大同的邊防總兵官。朱高熾可以向北部邊防的7個指揮官同時下達命令備戰,體現出朱高熾對北部邊防防禦的高度重視。
朱高熾的軍事才能固然達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等人,但從朱高熾在北平保衛戰當中的表現和他對北方邊防的重視不難發現,朱高熾是一位對軍事有獨到見解的皇帝。這點是非常了不起的。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朱高熾的文治:
第一,在政治上採取“寬政”的政策,及時調整其父親朱棣相對嚴格“恐怖”的治國措施。
朱棣在位時期,由於其靠內戰的方式上臺,害怕建文舊勢力和其他親王將其推翻。這使得朱棣採取復活廠衛和政治清洗的方式鞏固其統治,方孝孺等建文舊臣被清算。明朝的政治空氣相當緊張。朱高熾登基後,採取寬鬆的政治政策,將永樂時期因爲政治案件被牽連的家屬釋放回家,實現國家政治空氣的緩和。
上圖_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
第二,改革司法,完善文官政治體系,實現國家治理的全面正規化。
朱棣時期的司法體制相當嚴酷,有陳瑛、紀綱等酷吏配合朱棣治理朝政,迫害大臣。參與《永樂大典》編纂的解縉被特務機關在雪地裡活活凍死。朱高熾登基後,對朱棣在位時期相對嚴苛的司法做出重大改革,朱高熾表示:“比年法司之濫,朕未嘗不知,其所擬大逆不道牲牲出於羅織煆煉,先帝數切戒之。故死刑至四五覆奏,而法司略不留意,甘爲酷吏而無愧。自今凡審決重囚,卿三人同行審決。”
朱高熾非常清楚嚴苛司法對國家治理的負面影響,朱棣時期雖然有死刑的五復奏制度,但這個制度沒有得到較好的實施。朱高熾登基後,審理判決案件需要“三人同行裁決”。盡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錯案。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朱高熾擡高內閣的地位,加強內閣官員的權力。朱棣執政時期,內閣官員有一定的權力,但還是屬於皇帝身邊帶有“智囊”性質的機構。朱高熾登基後,進一步完善文官體系,內閣成員每個人都是一品官員,並有兼職,能直接通過過問在職大臣實現朝政的正常運轉。
這個不同在於,朱棣時期的內閣無法獨立的決策過多的國家大政方針,但朱高熾時期的內閣可以直接參與越來越多的大政方針的決策,實現國家大事的集體決策和實施。這使得朱高熾時期的內閣帶有稍許近代文官政治集體決策的影子,對朱棣時期相對較低的文官內閣政治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改革進步。朱棣時期很多政策的取消,都離不開內閣官員集體決策的影子。
上圖_ 明代官制簡表
第三,改革行政,勤儉治國,國家治理走向的規範更加明確。
朱高熾時期對行政的改革是非常明顯的。朱高熾行政改革的內容包含:
70歲以上的官員主動退休。
失職官員原則上降級使用。
有能力的官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朱高熾加大內閣官員的權力,楊溥、楊士奇、夏原吉等內閣成員攜帶皇帝給他們的特製印章去查辦皇族貴族的違法案件,監察御史到各地查辦官員的腐敗案件。朱高熾本人性格寬厚,從善如流,鼓勵大臣批評朝政直言不諱。雖然有時候也偶爾動怒,但事後卻能感覺到後悔。這點在古代皇權集中的社會裡是比較難得的。
朱高熾節儉治國、下令停止鄭和下西洋、停止皇家珠寶的採購,多次下詔減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這使得朱高熾的治國有文景之治輕徭薄賦的特點。
上圖_ 鄭和下西洋線路圖
第四,經濟上獎勵屯田,減輕人民負擔。朱高熾當太子監國時期就推行獎勵墾荒政策,這一政策在朱高熾登基後得以延續。
朱高熾多次下詔,對受災地區的民衆予以照顧,免除災區羣衆的田賦並給其提供救濟物品。這個糾正是對朱棣後期受災後大量羣衆逃亡現象的直接糾正。
朱高熾在位時期,減免稅收緩和社會矛盾。1425年春季,山東因災荒糧食減產,但當地官員仍然收稅。朱高熾得知情況後楊士奇起草詔書,減免山東的夏季稅收和科糧的一半。朱高熾派出官員到松江、南京、蘇州、嘉興等地調查民間賦稅負擔是否過重。這一調查報告因爲朱高熾的過早駕崩而沒有被皇帝本人看到,但卻成爲朱瞻基登基後的減稅綱領。
上圖_ 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熾是一位在文治和武功軍事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的帝王。雖然朱高熾在位時間不到一年,但朱高熾的一系列改革進一步確定了明朝文官政治發展的大方向,爲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朱高熾之後,明朝在朱瞻基的領導下進一步發展經濟,百姓生活日漸穩定富裕,明朝國力逐漸增強。
作者:孫毅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正說明朝十六帝》 許文繼、陳時龍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