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解讀2024成都中考語文作文:“贏”與“迎”的思辨之旅
隨着2024年成都中考語文科目落幕,作文題目“贏”與“迎”迅速成爲焦點。據悉,今年中考語文作文題目取材自《歌手2024》的文案,要求考生圍繞“贏”與“迎”兩個詞彙進行主題寫作,考生可以擇一發揮,也可以二者兼顧。這一題目不僅考驗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更考驗他們對生活、對成長的理解與感悟。
對此,成都市多所初中學校的語文名師對這一富有深意的作文題目進行了深入解析。他們表示,這一題目極具深意,能夠激發考生的思辨能力,引導他們思考成功的含義、面對挑戰的態度以及人生的方向。他們紛紛建議考生在寫作時要注重結合實際,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寫出真實、有深度的文章。
成都西川中學語文教師劉芳表示,2024成都語文中考作文仍然秉承成都市中考“素養立意”的命題原則,充分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貼近考生生活。從個人體驗情境而言,十四五歲的初中生都有過與之相關的人生經歷;從社會生活情境而言,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也都離不開迎接、出發、開啓、面對、超越、收穫、成功等生活經歷,自然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表達慾望。另外,本次作文命題審題難度小,情境關聯緊,題目的開放性與自由度,讓考生的發揮空間非常大。無論是選擇“贏”或者“迎”,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命題者將“平等選擇”的理念蘊含於題目中,最大限度地激活考生的深度思考。
2024年成都中考作文題目,兩字,“贏”與“迎”,都江堰市萬匯學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付燕以兩字仿之評之。一是“活”。形式靈活,一組諧音“贏”與“迎”;出處鮮活,一組封神級文案:“贏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纔是音樂的目的地。”啓迪人們接受和允許不同的可能性;貼近生活,輸贏,人生常態,特別是青少年成長中的常態。二是“獲”。“贏”是路途而“迎”纔是目的,這種錯位表達,促使學生思考二者深義,關係:贏不是常態,迎纔是常態;只有迎,才能贏;因爲迎,所以贏……這題目,促進學生深思細辨的不僅是關於考卷,更是關於成長與人生。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初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娟稱,該題目充分體現中考語文命題的素養立意和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首先,題目核心詞明確:贏,代表成功、勝利和競爭;迎,意味着迎接、面對和擁抱,命題杜絕學生在立意和審題上的困擾。兩詞又蘊含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探討空間。其次,題目體現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學生寫作中,可二選一立意,也可哲理思辨,兼顧二者關係,迎難而上獲得常規意義上的“贏”,也可迎接失敗,獲得非常規意義上的贏,輸了結果,贏了自己,獲得有拐點的成長感悟……這既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成都高新區成外美年學校語文備課組組長劉亞軍表示“贏”從“迎”來。今年考題從當下熱點出發,引導考生要以包容的心態看待一時的得失,時刻保持迎接的姿態,正視自己的不足,努力突破、擁抱新的挑戰;引導考生們要具備時代精神的洞察力,有更開放的胸懷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另外,這個考題或許也是對當下“內卷”社會的一種迴應。有時候結果並沒有那麼重要,你前行道路上的姿態,擁抱變化和挑戰的勇氣才更值得讚揚。
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初三語文備課組長任曉軍談到,本次作文圍繞“贏和迎”展開,採用自命題形式,貼近真實生活,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有話可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靈活性和思辨性。“贏”和“迎”既可從字面意思理解,又具有多重深層含義,學生可以多角度多維度立意,彰顯個性思考,進行深度寫作。同時本次命題既可寫記敘文敘寫事件,抒發情感;可寫議論性文章,表達見解,拓展學生寫作空間。作文不僅僅是一個考察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平臺,更是一個引導學生思考生活、洞察時代精神的窗口。
看到今年的中考作文,天府新區香山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語文賽課全國特等獎獲得者楊冬梅十分激動,她說:一是“靈活”,這次作文不是會限制學生寫作思維和寫作視野的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學生可結合自身經歷,可發揮想象,自擬題目,可寫的形式和內容變得更多;二是“辯證思維”,“贏”與“迎”之間,引發學生進行辯證思考,鍛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深刻性,“巧”“妙”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三是“考試也育人”,題目裡用“歌手”和“音樂”的事觸發學生思考自己應該如何面對當下、迎接未來。
關於2024年成都中考語文作文聚焦“贏與迎”,成都市武侯區鹽外芙蓉學校語文教師樑毅稱,該作文題着眼於新課標素質培養,學生可從不同維度進行思考,這有助於培養學生比較、逆向、探究、整合思維等能力。“贏”,是夢想不懈的追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迎”,是理想彼岸的輪廓,是我們憧憬已久、爲之奮鬥的最終目標。贏是迎的前提,無贏則無迎之期待;迎是贏的歸宿,實現迎方爲真正之贏。每一份贏取的智慧,每一次迎接的挑戰,都是考生成長印記,都是考生向着更高遠目標邁進的力量。(馮俊傑 白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