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被Podcast顛覆的主流新聞
川普坐在全球最紅的Podcast主持人喬羅根對面,在播音間談到已故哥哥與酗酒的奮戰,一千三百萬次的觀衆在YouTube觀看,感受川普人性化的一面。
喬羅根紅了很久,「喬羅根體驗」邀請過很多創業家如馬斯克、政治人物、演員、運動員、遊戲玩家上節目。他會問些傳統採訪沒人問的問題,更犀利的是扮演反面顛覆的角色。但他不像川普用譁衆取寵或性別歧視的方式引人注意,他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從二○一三年紅到現在,有超過兩千集節目,訂戶一千一百萬。
川普再進白宮,幕僚歸功Podcast(播客)打敗主流媒體。競選期間,川普至少上了六個當紅播客的直播,因此觸達非常多年輕選民,也催化年輕選民的投票支持。播客再次讓世界看到主流媒體邊緣化的新衝擊。
過去十年,播客已經從小衆愛好轉變爲準主流媒體。去年調查顯示,十二歲以上美國人中,四成每月至少收聽一次播客。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逐年下降,但播客影響力持續上升,並吸引那些遠離傳統媒體的人。
國際播客也大爆發。全球活躍播客數量現已超過五百萬個。他們提供觀衆一種直接、未經過濾的方式獲取訊息,直白又感性的說故事,被稱爲「敘事新聞」或「聲音新聞」。
二○○四年問世、二○一四年起飛。因爲系列犯罪推理和各種說故事播客突然風起雲涌,變成流行文化的當紅炸子雞,被稱爲「聽覺的革命」。
年輕人涌進播客新聞,關鍵在哪裡?不但任何時間能用載具聽新聞,而且有更深度的報導和人性的對話。如今,聽衆正繞過曾經幾乎壟斷新聞和文化的網路與紙媒,收聽獨立的聲音。美國人越來越多選擇播客而不是主流媒體,世界真的變了。
當下傳統媒體已經失去讀者信任,資訊傳播速度極快的世界中,傳統媒體的電視、報紙和廣播正在努力跟上播客腳步。
紐約時報二○一七年就由政治記者巴巴羅開張「The Daily」,每週五次、每次廿分鐘,深度解說每天重大問題,成爲紐時的旗艦,帶動整個播客產業快速成長。迄今已下載卅億次。紐約時報當年創設新聞播客,主要想到讀者用聽的就可和每天的大事與時俱進,還請來記者採訪各界人士,輕鬆或嚴肅的聊天論辯,變成紐時新聞展示櫥窗。
著名的公共廣播NPR,最受歡迎的播客是NPR政治播客、廣播TED和Planet Money;後者是財經節目,用創新的對話解釋經濟,大受歡迎。
英國衛報二○○六年就開播「新聞臺」的播客,後來更名「衛報新聞與媒體」;二○一八年播出「今日焦點」更是風靡全球,每天廿到廿五分鐘,帶聽衆深入全球重大新聞,包括MeToo運動、中東政治。
傳統新聞媒體需要不斷創新,以保持活力並擴大影響。把播客當成新節目孵化器或招牌產品,整合其他新創媒體產品,是最新策略。用聽覺新聞擴散到每個角落的音頻趨勢,連以印刷爲核心的紙媒都得擁抱播客,並以嶄新的方式吸引觀衆,也再次活化新聞。
播客在臺灣也風靡,二○二○年被稱爲臺灣的播客元年,接着進入聲音經濟爆發期!二○二一年成長高達二○○%,收聽人口主要是廿三到四十四歲,其中大學生佔六成五,平均每人每天收聽播客五十八分鐘。但新聞媒體制作的優質新聞深度報導迄今不多,有些媒體如《天下》已經在製作每日新聞播客。
播客現象像是一條鮎魚,已然在傳播界形成熱帶擾動,帶動媒體改變,未來會掀起什麼樣浪潮?不由得讓人期待呢。(作者爲政大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