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汪曙申:服貿協議浮沉十年讓臺灣更清醒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汪曙申撰文稱,2014年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學運破壞兩岸商談重要成果,也逆轉了兩岸關係。(本報系資料照片)

2013年6月,兩岸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迄今未生效實施,10年後卻因臺灣總統選舉再度成爲討論焦點。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汪曙申撰文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海峽兩岸平等協商談判的結果,本質上是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協議,而政黨參選人重提兩岸服貿協議是臺灣社會矛盾累積的一種釋放與表達。

大陸《環球時報》5日刊出汪曙申專文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10年前海峽兩岸平等協商談判的結果,本質上是兩岸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協議。然而,2014年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學運破壞兩岸商談重要成果,也逆轉了兩岸關係。

汪曙申續指,民進黨執政7年多,臺灣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突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劇烈變動,兩岸議題被意識形態化、民粹主義化和選舉政治化的情況愈演愈烈。臺灣幾乎缺乏理性探討和應對處理的空間與條件,導致問題的核心與焦點被長期掩蓋。

根據有關方面統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生效以來,截至2022年底,大陸累計對臺減免關稅超過85億美元。大陸市場向臺灣的持續性開放促進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特別是帶給臺灣對大陸的巨大出口收益及每年超過千億美元的順差。

汪曙申強調,ECFA是框架性協議,僅涵蓋極少數的服務行業,臺灣整體服務業若要享受大陸市場和高品質發展的紅利,除了實施兩岸服貿協議別無他途。有媒體指出,臺灣服務業競爭激烈,中小企業逾128萬家,因規模小、生產力低而造成薪資難以快速提升,臺灣批發零售業的平均月薪落後於製造業且差距日益擴大。

汪曙申補充說,若兩岸服貿協議得以實施,臺灣服務業企業便可大規模進入大陸市場,提升生產力和薪資水準。他指出,在兩岸服貿協議簽署而未實施的10年後,臺灣工商界、產業界人士的反思越來越具有現實感。

汪曙申認爲,雖然「重啓服貿」目前還只是2024臺灣總統選舉競爭或者說是臺灣政治市場中的一個單項議題,但它激起的政治漣漪已經受到臺灣媒體大衆廣泛關注。

他強調,在目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臺海局勢下,其背後反映的是臺灣各黨派的路線選擇與政策趨向。廣大臺灣人理應深思和辨析,進一步認清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纔是兩岸關係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