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推動社會救助實現“人找政策”與“政策找人”相結合

9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介紹,近年來,民政部緊緊圍繞健全城鄉統籌、分層分類救助體系的目標,不斷完善制度、創新機制、推動落實,爲困難羣衆築起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網。

首先,聚焦兜住底,構建梯度救助格局,做到覆蓋全面。加快建設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健全監測預警的指標體系,動態掌握低收入人口的有關情況。在認定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基礎上,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的認定,形成按照困難程度分層管理的梯度救助格局。

第二,聚焦兜準底,實施靶向救助,做到精準施救。和有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運用數據比對,特別是運用“大數據+鐵腳板”,推動社會救助實現“人找政策”與“政策找人”相結合。健全居民家庭經濟狀況覈對機制,推進覈對信息系統全國聯網。

指導地方按照“缺什麼補什麼”,規範落實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精準對接救助供需,有力有效實施救助幫扶。同時民政部正在開展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更好滿足困難羣衆多層次、差異化救助需求。

第三,聚焦兜牢底,充分發揮體系優勢,做到協同高效。發揮好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協調機制作用,有效統籌部門間的救助資源,形成救助合力。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民政部門統一認定、各職能部門分類救助幫助工作機制,比如就業救助是由人社部門來提供,教育救助是由教育部門來提供,醫療救助由醫保部門來提供。實現低收入人口信息“一門入庫、動態監測,分層管理、因需推送,分類幫扶、結果反饋”這樣一個閉環的工作機制。民政部建立了“一戶(人)一條救助鏈”,形成弱有衆扶的“一張幸福清單”。

“我們將持續深化社會救助改革,推進社會救助立法,建立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資源統籌、綜合高效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建立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讓社會救助爲困難羣衆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陸治原說。

文、圖|記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