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自發培養 三峽河生態觀察員
三峽河願景工作坊每月進行1次生態監控,召集民衆、研究員,長期觀察河川環境,希望能培養出在地生態志工,讓地方自發關心生態。(吳思儒提供/蔡雯如新北傳真)
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去年發展地方願景計劃,促成不少學者、在地民衆組成三峽河願景工作坊,由地方自行建立長期河川生態資料庫,雖然專案計劃已結束,但民間卻自發延續,從去年10月持續志工培訓,對三峽河展開生態觀察,從中發現河川有近30種鳥類的身影,工作坊將持續培養在地觀察員,爲地方生態努力。
川流之島流域學校執行長吳思儒表示,十河局去年的地方願景專案,有不少在地的國小教師、鳥類觀察家加入,討論三峽河周邊產業、河流、文化發展,由政府提供給民間經費,但去年底專案停止後,便由川流之島流域學校開始募集資源,讓在地民衆免費參加,並由野鳥協會成員、生態調查部專員、環教所研究生帶領觀察,使工作坊延續,保存先前生態資料庫。
「三峽河開始整治後,特殊鳥類開始出現!」吳思儒表示,工作坊自去年開始觀察,發現三峽河內有八哥、白頭翁、紅冠水雞、紅鳩等近30種鳥類,特別的是十河局開始整治河川后,原本溪流乾涸的狀態改善不少,吸引到小鷿鷈等愛好湖泊環境的鳥類棲息。
「最終目的是提高在地民衆對三峽河的生態意識。」吳思儒說,三峽河過往都沒有生態觀測的紀錄,在地民衆對河川保育的意識也不高,工作坊1月1次的生態監控雖上限20人蔘加,但訓練精實,希望1年後能培養出在地生態志工,對鳥類自行監測,進而將生態意識擴散出去,完成「自己的河川自己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