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諾維奇:認可與改變
畢振山
已經在任5年的克羅地亞總統米拉諾維奇,近日以巨大優勢贏得連任。
當地時間1月12日,克羅地亞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根據克羅地亞國家選舉委員會當晚公佈的統計數據,代表社會民主黨等中左翼政黨參選的米拉諾維奇獲得74.68%的選票,執政黨克羅地亞民主共同體支持的普里莫拉茨得票率爲25.32%。米拉諾維奇因此再獲5年任期。
在2024年12月29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米拉諾維奇在8名候選人中得票率最高,達到49.09%,距離勝選門檻50%僅差不到一個百分點。如今以巨大優勢獲勝,米拉諾維奇表示,選舉結果是選民對他過去5年工作的認可和對他本人的信任。他還呼籲政府傾聽“民衆的意見”。
現年58歲的米拉諾維奇出生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曾擔任該國駐歐盟和北約外交官。2007年,米拉諾維奇成爲社會民主黨領導人。2011年至2016年,米拉諾維奇擔任克羅地亞總理。2020年,米拉諾維奇經過兩輪投票後當選克羅地亞總統。
克羅地亞實行議會制,議會是最高權力和立法機構,贏得議會選舉多數席位的政黨領導人出任總理,總理領導的政府負責施政。總統雖然是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但僅在外交等方面發揮作用。
米拉諾維奇出任總統後,曾多次在外交方面發表觀點,並一度引發爭議。例如,米拉諾維奇曾明確反對北約東擴,批評歐盟“不民主”,還曾抨擊以色列襲擊加沙平民。米拉諾維奇的這些觀點與總理普連科維奇產生矛盾,兩人因此發生爭吵。
2024年3月,米拉諾維奇忽然宣佈將參加當年4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並稱獲勝後將辭去總統之職。這一做法在克羅地亞引發爭議,憲法法院和普連科維奇都認爲米拉諾維奇的做法違憲。在隨後的議會選舉中,米拉諾維奇又指責普連科維奇所在的民主共同體牽涉腐敗。
不過在此次議會選舉中,民主共同體依然贏得了總共151個席位中的61席,排名第一。此後,普連科維奇與右翼政黨“家園運動”以及少數族裔代表組成執政聯盟,並因此順利連任總理。普連科維奇當時表示,今後4年將聚焦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平均工資水平、打擊腐敗等。
實際上,在普連科維奇2016年就任總理後,克羅地亞的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2023年1月,克羅地亞正式成爲歐元區和申根區成員。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克羅地亞經濟已經連續15個季度實現增長,在歐盟成員國中居於前列。2019年克羅地亞人均GDP佔歐盟平均水平的67%,而據克羅地亞統計局的報告,2023年克羅地亞人均GDP達到歐盟平均水平的76%。
有媒體分析指出,米拉諾維奇和普連科維奇分別獲得連任,意味着兩人在很長時間內仍將“共事”。米拉諾維奇認爲總統選舉結果對政府來說是“警示”,在涉及克羅地亞安全和發展的關鍵問題上,該國政策會否發生改變仍然有待觀察。
在普連科維奇領導下,克羅地亞加快了融入歐盟的過程,尤其是在經濟方面。2024年6月,歐盟曾向克羅地亞提出增強經濟競爭力等多項建議。克羅地亞近幾年還着力建設位於該國克爾克島的浮動液化天然氣終端,歐盟提供的資金佔了該項目總耗資的近一半。歐盟希望該終端能夠滿足東南歐的能源需求,以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
而在外交方面,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歐盟多個成員國都反對軍事援助烏克蘭,這意味着米拉諾維奇在歐盟並不“孤單”。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國將軍費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同時表示將結束俄烏衝突。面對美國政策可能的轉變,包括克羅地亞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如何應對也值得關注。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