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海默:明明對華不友好,爲什麼在中國如此受歡迎?

最近的朋友圈裡,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在All-In Summit 2024 裡圍繞世界政治局勢的一場對話廣爲流傳,並被很多人稱爲“年度最佳辯論”。

辯論的主角之一米爾斯海默隨即就來中國進行了一系列訪問:10月10日,受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邀請,米爾斯海默在人大舉辦了一場學術講座,從現場照片來看,可容納三百人的階梯教室裡擠得水泄不通,領導座椅前排都有很多學生蹲坐在地上聽完了整場講座。11月11日,米爾斯海默又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一場講座,現場同樣人頭攢動、擁擠不堪。

米爾斯海默在中國,特別是在校園的年輕學子間受歡迎的程度之高,連米爾斯海默自己都覺得意外。在人大開始講座前,米爾斯海默很坦誠地說他在美國從來受到過像在中國這樣的歡迎,引發了臺下學生們的笑聲和掌聲。

在此前的媒體訪談中,米爾斯海默也曾如此表示他對自己在中國受到歡迎的詫異:“我從2000年起就開始訪問中國,我的著作被翻譯爲中文出版,書中我提出中國不會和平崛起。這對中國並非什麼好話,也就是不是很友好,但我沒想到中國會邀請我去,受到了搖滾巨星般的歡迎”

從其立場和一貫的論述來看,作爲國際關係學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的米爾斯海默對中國確實“不是很友好“。

在其廣爲流傳的國際關係學大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米爾斯海默在英文修訂版中專門將第十章的標題改寫爲“中國能不能和平崛起”,並且做出了中國崛起後亞洲必然會出現戰事的論述:他認爲中國繼續崛起,就要走強軍路學美國統治西半球來稱霸東亞;因爲國家要生存,最好、最保險的辦法無非是做地區霸主;但中國的鄰國和美國一定會設法遏制中國,阻止其稱霸。這就會引起安全競爭,最終威脅亞洲安全。

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修訂版於2001年出版之後,米爾斯海默就開始在各種場合反覆強調中國不能和平崛起的論調,他不僅在別國這樣講,在中國也照樣講,貌似還越講越受歡迎。

就在他和薩克斯教授進行的被稱爲2024年度最佳的辯論裡,米爾斯海默又一再地重複了這一觀點,並且明確表示他完全支持遏制中國,他甚至覺得尋求接觸中國的政策都是愚蠢的; 同時他認爲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三國關係中,美國應該和俄羅斯保持良好的關係來掣肘中國,俄烏戰爭後拜登政府把俄羅斯推向中國的政策十分愚蠢。

作爲其辯論對手的薩克斯教授,身爲經濟學家反而更願意從經濟和貿易的角度出發看到積極的方面,薩克斯教授不認爲中國是美國的安全威脅,不建議在中國面前咄咄逼人,並且承認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可能是全球最受益於中國崛起的國家。

從某種方面來說,哥倫比亞大學的薩克斯教授或許更能代表國內看待中美關係的主流觀點,正如我們常講的“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合作重於競爭。

然而就在這場辯論中,米爾斯海默卻仍然堅持認爲“中美之間出現了激烈的安全競爭,一切都圍繞安全展開,而不是圍繞繁榮展開”。

他還赤裸裸地表示:“很快的,你會看到競爭在各個領域展開,尤其在高科技領域,因爲我們不希望他們在高科技戰爭中打敗我們,我們要和他們在經濟上競爭,和他們在軍事上競爭。這一切都因爲:讓美國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我們全球唯一區域霸主的地位”

從國內主流觀點的角度看,米爾斯海默的這套理論完全就是用美國的霸權思維模板來套用中國,是爲了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而把中國視爲假想敵,散佈中國崛起的威脅論,在中國周邊製造緊張氣氛,在中美之間搞對立。

然而,恰恰是這樣一個對華不友好的米爾斯海默,卻在中國校園裡受到了“搖滾巨星般的歡迎”,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究其背後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爲米爾斯海默的觀點印證和迎合了國內受衆心目中關於“美國壞和中國強”的是非觀,並由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而過濾掉了米爾斯海默的其他雜音。

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米爾斯海默毫不諱言美國是“殘酷無情的強權”,“在世界舞臺上,美國常常舉止粗蠻,卻總是口口聲聲稱自己的行爲是道德的、正確的,而其對手的行爲是邪惡的、錯誤的”。

在人民大學所作的題爲《多極世界中的美國外交政策問題》的講座中,米爾斯海默仍然秉持其提出的“進攻現實主義”理論,認爲任何大國的目標都是成爲地區霸權同時確保沒有其他國家取得地區霸權,所以美國纔會全球出擊,強力介入歐洲的俄烏衝突、中東的巴以衝突和亞洲的南海局勢。

特別對於俄烏衝突,在和薩克斯教授的辯論中,米爾斯海默強調他的看法與薩克斯保持了一致,認爲其背後原因是美國爲了捍衛自己全球霸權的權力和利益:“俄烏衝突的本質不是普京入侵烏克蘭,而是美國將自己的力量投射到前蘇聯地區”;而這也非常符合國內批評北約東擴引發俄烏衝突的立場。

所以,在說“美國壞”這一點上,國內輿論將米爾斯海默視爲是一個說實話的美國人,而米爾斯海默的觀點在美國主流學界和政界不受待見甚至被排擠,更容易使得國人將米爾斯海默當作西方世界難得的“知音”。

因此,從敵友觀的角度出發,國內輿論不斷擴大米爾斯海默說“美國壞”的觀點使得作爲芝加哥大學教授的他在國內越來越受到關注。

除了說“美國壞”之外,公然承認“中國強”也是米爾斯海默在國內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

在2002年爲《大國政治的悲劇》所寫的“中文版前言”中,爲了強調他所首創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對未來的中美關係的重要啓示,米爾斯海默就提出了“如果中國在未來數十年內仍然保持其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它也可能會建立起龐大的軍事力量,像美國支配西半球一樣支配亞洲”的判斷。

到2014年出版《大國政治的悲劇》英文修訂版時,米爾斯海默的判斷已經變成了“中國崛起是事實,問題在於能不能和平崛起”,因此他特意將全書的最後一章(第十章)重寫爲《中國能不能和平崛起》,開始論述“爲什麼中國實力大增,亞洲就有危機”,認爲“中國有朝一日可能擁有比美國20世紀對付過的四個潛在霸主中任何一個都大得多的潛力”,“中國在隨後與美國進行的全球競爭中還可能會是更強大的一方”。

雖然米爾斯海默在書中,以及在他後續的各種講座和採訪中,論述的重點都在於既然中國無法和平崛起,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美國應該採取什麼戰略最能防止中國支配亞洲”,爲美國政府出謀劃策,但是因爲米爾斯海默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過於粗陋而不爲美國精英政治階層所待見和接納,反而是國內輿論更樂於接受米爾斯海默關於“中國持續崛起將成爲美國真正的對手”的判斷。

正如米爾斯海默在書中引用學者葛小偉(Peter Gries)的觀點,“強調百年國恥的敘事造就了今天中國與西方互動的方式”,當代年輕人非常熟悉中國從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5年二戰結束的一百年裡因國力衰弱而成爲其他大國侵略的受害者的屈辱歷史,所以來自於米爾斯海默對於中國已崛起爲可以和美國扳手腕的對手的外部確認,無疑爲當代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甚至會視其爲對國家實力上升的讚譽。

因此,一個從美國國家利益角度出發,竭力向美國政府推廣其“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及遏制中國策略的美國學者,在美國精英政治階層和主流學術圈不受待見而處處碰壁,卻在被其視爲戰略對手的中國受到“搖滾巨星般的歡迎”,或許正是當今社會政治理念日益現實化的反映:

透過米爾斯海默的描述,品質敗壞的山姆大叔氣急敗壞地阻攔氣勢如虹的中國龍騰空而起的畫面無疑最符合當代年輕人對於國際形勢的簡單想象。

當然,對於米爾斯海默而言,他也非常享受自己在中國受歡迎的待遇。自2003年10月他應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邀請訪華開始,他基本上保持了每10年在10月份開啓一次中國之行的記錄。2013年10月他與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首啓對話探討“中國能否和平崛起”,開始 引發國內 輿論的關注;2014年10月兩人延續對話圍繞 “管理中美戰略競爭” 的 話題展開辯論 , 今年10月兩人在清華大學進行辯論的課題定義爲“全球秩序與中美關係”。

從 米爾斯海默 這數年間與中國學者對話或接受國內媒體採訪的 內容來看,他 的基本觀點從來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除了 將 新近發生的國際 事件,如俄烏衝突、以巴衝突乃至美國大選等引爲最新例證之外,其說辭基本都是在重複《大國政治的悲劇》裡的理論觀念,頗有些陳詞濫調之感,沒有任何新意可言。

學術觀點上沒有任何變化還不遠萬里一次又一次奔赴中國之行,於米爾斯海默而言,也是各取所需:中國輿論樂於報道米爾斯海默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美國壞“和”中國強“的論調,而米爾斯海默也非常喜歡在美國媒體上談論自己在中國所受到的歡迎待遇,無非是希望能由此來擡升自己在美國學界乃至政界的地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