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可替代波音的中國飛機開始變得誘人

來源:環球時報

彭博社1月8日報道,原題:替代波音的中國飛機開始變得誘人 十多年來,中國國有飛機制造商一直致力於開發商用噴氣式飛機。直到最近,向外國客戶推銷替代美歐雙巨頭波音和空客飛機的努力進展不大。然後,波音這家美國巨頭自己搞砸了,阿拉斯加航空公司運營的一架737MAX飛機的應急艙門脫落。這個(事故)使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開始成爲一個值得探索的選擇。

航空公司通常會把訂單分給空客和波音,以確保不完全依賴一家供應商,並使兩家制造商相互競爭。由於最近出現的問題,第三種選擇就顯得合情合理了。中國的商飛已獲得1000多份訂單,主要來自中國本土客戶。

幾十年來,外國航空公司一直緊隨波音和空客,航空公司在爲業務運營所需的最重要單一設備花費數十億美元時是厭惡風險的。新進入者往往會受挫,因爲從零開始開發新飛機的成本高得驚人,客戶和投資者在成熟產品被展示出來之前不太可能掏腰包。

與西方同行一樣,中國商飛也得益於政府的支持和國有航司的訂單保證。有了資金保障,中國商飛所要做的就是製造出可靠的飛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C919(對標空客A320和波音737)終於在去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

儘管短期內,美國聯合航空、瑞安航空或阿聯酋航空等主要客戶不太可能放棄波音,轉而選擇中國商飛客機,但確保美國飛機制造公司市場地位的一個關鍵優勢——安全性和可靠性,開始顯得薄弱。過去5年對波音公司的客戶來說代價高昂。諷刺的是,2018年和2019 年發生致命墜機事故後停飛737 MAX飛機的成本,因疫情導致大部分航班停飛而有所減輕。

而中國商飛是一家新公司,沒有業績記錄。至少需要10年時間、數百架投入使用的飛機和數百萬個飛行小時,才能瞭解這個新競爭對手是否有實力。一些人會輕易地認爲中國製造商的噴氣式飛機不安全而否定它。然而,同樣值得一問的是,當美國的一些主要承包商未能盡到保障公衆航空安全的責任時——不僅是在美國的上空,而且是在全球,它們是否還值得獲得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保護。

到目前爲止,中國商飛還不具備與老牌競爭對手匹敵的生產能力。瑞安航空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奧利裡表示,從短期來看,中國商飛的加入給西方航空公司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滿足了中國航司對飛機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商飛已取得了進展。它並沒有向全球航空公司大量兜售訂單,而是悄然選擇了規模較小、知名度較低的一些航空公司。比如印尼廉價航空公司翎亞航空2021年訂購30架較小的ARJ21支線客機,成爲首家簽約的外國航空公司。去年,文萊的騏驥航空成爲中國C919的海外客戶。

這類訂單目前似乎並不太多,但正如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戴夫·卡爾霍恩所說:“這是一項複雜的、週期長的業務,持久的變化需要時間。”事實上,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而且可能比西方巨頭預期的更快。(作者蒂姆·庫爾潘,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