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港口落後阻礙印度成爲世界工廠

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22日刊登題爲《取代中國成爲世界工廠?印度需要更大更好的港口》的文章,作者是彼得·古德曼和哈里·庫馬爾。全文摘編如下:

途經印度的集裝箱中,有大約25%在尼赫魯港裝卸,這裡瀕臨阿拉伯海,位於孟買以南。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在過去20年裡增長約兩倍,但從世界最大港口的標準來看,這個港口仍然很小。

印度目前正採取措施積極趕上,在準備建設新港的同時擴建現有碼頭。這些計劃能否實現、實現速度如何,將影響印度最宏偉的抱負之一:將該國發展成爲一個成熟的製造業和出口巨頭。

這一前景已變得越來越有可能實現。出於對美中貿易敵對立場的擔心,長期以來嚴重依賴中國工廠生產商品的跨國零售商們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崩潰後,已開始尋找替代渠道。無論誰贏得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人們都預期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不會改善。隨着企業接受這種預期,它們也在加強尋找替代的努力。許多大品牌正爲在印度建廠進行考察。

“世界不想完全依賴中國,”尼赫魯港港務局主席溫梅什·沙拉德·瓦格說,“毫無疑問,印度是最好的替代。現在大家都在將基地轉移到印度。”

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正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印度。但這個趨勢能否持續下去,能否爲印度帶來工廠訂單以及急需的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持續增長,可能取決於印度港口能否盡一份力。

在尼赫魯港,施工隊正在對五個碼頭之一進行擴建,爲其增加兩個泊位,使裝卸能力擴大一倍。

更大的行動將在沿海岸線往北的沃特萬工業區。那裡的港務局正在推進建設一個巨型設施的計劃,將港口年吞吐量增加到2000萬個20英尺集裝箱。

這個預計耗資逾90億美元的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建設,於2035年完工。項目最近已獲得印度內閣批准。

新港口的關鍵是它的深水區,可以容納世界上最大的、容量達2.4萬個集裝箱的船隻。印度其他港口最多可容納容量爲1.8萬個集裝箱的船隻。

這就限制了貿易流動。在印度與歐洲或東亞之間的集裝箱貨物中,大約有25%要通過新加坡、迪拜或斯里蘭卡科倫坡的港口,在這些港口,貨物被轉運到能夠停泊印度的較小船隻上,這相當於必須在芝加哥或亞特蘭大轉機,而不是乘坐直達航班。

瓦格說,這樣一來,印度的航運公司要在每個20英尺集裝箱上多花大約200美元,運輸時間也增加三天。三天的交貨時間差距削弱了印度作爲商品生產地的競爭力。

瓦格說,沃特萬港旨在降低此類成本,加快交貨時間。“我們不應該依賴較小船隻,”他說,“我們的港口應該爲未來的增長做好準備。”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另一個港口在設計上考慮瞭如何容納最大的集裝箱船,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動化。

最近幾個月,隨着航運公司繞過一些目的地,將船隻集中在連接東亞與歐洲和北美的主要航線上,印度西海岸的一些港口出現混亂,出港貨物堆積如山。

造成這種混亂的主要原因是船隻爲躲避也門胡塞武裝的襲擊而繞開蘇伊士運河,轉道非洲。由於距離更遠,航運公司需要額外的船隻來維持每週的計劃。它們改變了一些通常停靠印度港口的船隻的航向。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由於合同談判陷入僵局,印度12個最大港口的碼頭工人可能會罷工。

從長遠來看,依賴印度貿易的國家呼籲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加深現有港口的航道——這是一個成本高昂且複雜的過程。

“印度港口必須進行疏浚。”印度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主席杜什揚特·穆拉尼說。該聯合會代表卡車運輸公司、報關公司和其他公司。

問題是這些努力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以及它們能否跟上不斷增長的貨運量。如果印度成爲中國工業的一個可行的替代選項,需求將會更大。

“鐵路和公路都必須加快速度。”瓦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