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把握消費變革新趨勢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每經特約評論員 綦魯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減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積極推進首發經濟”。這是落實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充分釋放國內市場潛力的重要途徑。

五大消費變革新趨勢

隨着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及其廣泛應用,已成爲消費變革的決定性因素。這些理念推動形成了一系列有潛力的消費趨勢:

一是創新驅動型消費。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供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消費品,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型消費方式大大拓展了消費發展空間。以個性化定製、智能化服務、智慧便捷購物方式爲特徵的數字消費,成爲重要的消費方向。創新驅動型消費將通過消費市場轉型升級,憑藉我國巨大的人口和市場規模,拉動經濟實現持久穩定增長。

二是協調驅動型消費。協調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主要體現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近年來,我國城鄉、不同區域的消費市場出現了共同發展壯大的態勢,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較突出。差距意味着潛力,協調孕育着發展潛能。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釋放出協調驅動型消費的巨大潛力。

三是綠色驅動型消費。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驅動型消費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創新帶來的消費新型態,兼具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雙重功能。近年來,適應生態環保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的需要,綠色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低碳、零碳生活成爲時尚,綠色消費已成爲新的消費潮流。同時,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和培育,促使人們更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推動了康養消費的增長。

四是開放驅動型消費。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消費變革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在進口優惠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優質消費品進口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不僅提高了消費者福利,還帶動了國內消費品生產提質增效和品牌創新,增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文化和精神交流。爲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國內市場與全球消費市場的融合,我國消費品進口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五是共享驅動型消費。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近年來,以在線外賣、網約車、共享住宿、共享單車等爲代表的共享驅動型消費不斷髮展壯大,逐漸成爲消費市場的一股新生力量。依託互聯網的強大滲透力,共享驅動型消費以實惠的價格和便利的服務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同時也爲供方創造了更多收益機會,深度推動了產業價值鏈重構,爲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源泉。

釋放消費變革潛力

當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是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既受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更根本的是長期以來投資率過高、最終消費率過低所致。我國連續多年成爲商品出口第一大國,但貿易保護主義擡頭使擴大出口的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擴大內需,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顯得尤爲緊迫。要通過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將潛在需求轉化爲有支付能力的現實需求,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內在地要求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消費是社會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源泉,消費需求增長會激發企業擴大投資。投資增長將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大,一方面提供社會產品滿足居民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帶動就業增加和工資增長,提高就業人員的消費能力和意願,促進消費增長。

消費與投資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但這種關係能否形成良性循環,取決於消費潛力是否得到充分釋放,從而帶動消費與投資的良性互動、動態平衡。運用數字技術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更好地銜接產供需關係,暢通國內大循環。適應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趨勢,釋放城鄉、各地區居民的差異化品質化消費潛力,釋放重點羣體消費潛能,可以有效發揮消費的引導作用,促進生產力佈局優化。

順應綠色消費發展趨勢,有助於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投資結構優化升級。以開放推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動,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有助於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共享型消費增長,將以產業價值鏈重構帶動提升資本配置效率。

更好把握消費變革新趨勢,還需要重點清除阻礙擴大內需的體制政策障礙,爲釋放需求潛力創造良好的體制政策環境。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要加大改革力度,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首先,要大力推進科技賦能消費。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推進科技對傳統實體商業的升級改造,推廣應用新型設施和設備,提升消費自動化便利化水平。推進消費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社交化營銷等新零售業態,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拓展消費新空間。全面推動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上的數字化轉型,提升對消費需求的智能反饋和供給匹配能力。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財稅金融支持。

其次,要充分挖掘協調型消費潛力。發揮城市的人口聚集和區域差距縮小效應,建設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文旅消費示範城市、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和地方特色消費城鎮,優化與首發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發展銀色經濟、家政服務等人口服務體系,逐步增加公共服務消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各城市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因城制宜調整或取消購房限制性措施,統籌各城市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釋放人口跨區域流動與農民工市民化所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多層級網絡覆蓋水平,構建“通道+樞紐”、覆蓋縣鄉村、一體高效智慧的物流網絡,着力加強冷鏈物流網絡建設與應用,強化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對消費的基礎支撐能力。

第三,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推動居民生活方式向簡約適度、健康文明轉變,鼓勵飲食消費節約,推行綠色衣着,倡導綠色出行,引導文明旅遊,通過以舊換新支持節能環保產品居家應用。打造綠色產品宣傳交流展示平臺,增強公衆綠色消費意識,擴大選擇空間。通過實施綠色消費積分制、發放綠色消費券、優化財政補貼和價格利息優惠等辦法激勵綠色消費。加強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轉化應用,支持發展綠色產業。建立健全產品生產者責任制延伸制。探索建立綠色產品統一的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加大綠色消費監管執法力度。

第四,要穩步發展開放型消費。充分利用進博會、消博會等展會平臺,增加中高端消費品和海外創新產品的展示力度,拓寬其傳播營銷渠道,加大引進力度。在境內增設更多免稅購物區,實行更開放的消費政策。打造跨境電商品牌聚集和交流平臺,拓寬進口渠道。加大開展海外倉儲、加工等合作,培育供需平衡緩衝區。注重強化對重要消費品來源和跨國運輸的掌控能力。充分發揮消費品進口的示範和競爭效應,刺激國內企業加強產品創新,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自主品牌,促進國內優質消費品出口。

第五,平衡發展共享型消費。以提質降本增效爲目標,推動平臺動力結構轉換。深度開發利用豐富數據資源,提升對已有用戶的服務附加值。理性控制平臺業務範圍,強化精細化運營管理。注重關鍵技術創新,培育消費新場景。通過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性金融、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消費者權益保障等措施,支持平臺服務創新與消費擴大。利用數據、算法以及區塊鏈技術,建立供方信譽評價和需方信用評價機制,打擊假冒僞劣等欺騙行爲,協同營造新型消費良好生態。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