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2049年!
1
據說2049年,我們的教育將要站上世界巔峰。
2017年10月2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向當時的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問:
我的問題是,十九大報告裡面勾勒出了“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說了2049年要實現怎麼樣的中國。
請各位部長設想一下,在你們各自目前負責的具體領域,教育、住房等等,到2049年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謝謝。
陳寶生部長說:
我心目中的2049年的中國教育,有這麼幾個特徵:
第一,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標準將成爲世界的標準。
第二,到那個時候,中國將成爲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學習交流中國發展經驗的老師、學生來中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到那個時候,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盡到自己的努力,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這就是我心目中的2049。
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人民,都能夠使自己的受教育權益得到完全的維護,受教育的美好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能夠向着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這就是2049我的想法。
想法非常美好。
這裡的目標非常宏大。
簡而言之,就是到了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立世界教育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潮流,世界各國學子,都想留學中國,中國將爲世界教育制定標準。
嚯,整一個萬國來朝的景象。
當然,那一刻離我們現在還有點點遠——還有四分之一個世紀多一點點。
當然,在目前來定性和爭論,四分之一個世紀多之後的世界是怎樣的,多少有些虛,有時候不小心還容易飄。
2
我覺得還是討論一下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尤其是如何一步一步踏實改善目前教育的困境,可能更實際一點。
眼望星辰大海是對的,但更重要的是手裡如何落實。
我提幾條具體措施,看看我們現在做到了幾條?
措施總共在7個方面。大家可以對照一下,看一下我們升級打怪到第幾步了。
提高教師待遇:教師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必須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讓優秀人才願意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提升教師素質: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和職業發展,讓教師能夠不斷更新知識、提升教學技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
2. 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確保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與城市接軌,包括師資力量、教學設施、互聯網基礎設施等。
平衡教育資源:通過政策和資金的傾斜,支持薄弱學校的發展,避免優質資源過度集中在少數重點學校。
3. 教育質量的提升
優化課程設置:在保持核心學科的同時,加強跨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
強化職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爲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同時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傳統偏見。
4. 國際化教育的推進
引入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學習並借鑑國外成功的教育模式,將其與本土教育實際相結合,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標準。
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鼓勵國際化辦學,吸引海外優質教育資源進入中國,促進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
5. 教育科技的創新
推動教育信息化: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學效率,構建智慧教育體系。
發展在線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讓更多學生通過在線平臺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6. 培養全球視野的學生
加強國際交流:增加學生國際交流機會,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才。
注重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不僅重視學業成績,還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7. 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
多元化評價體系:打破單一的考試評價模式,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社會參與評價:引入社會和企業對學校和學生的評價,形成更爲立體和全面的評價體系。
我們通過這些方面的綜合努力,使得中國教育逐步縮小與世界領先教育體系的差距,並最終達到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目標。
3
那麼,現在教育界的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大量教師們是不是在顫顫發抖,擔心大量學校的撤併,導致自己失業?
現在不少地方是不是開始招聘非編教師了?有些地方的教師是不是已經被拖延幾個月的工資了?
大量基層教師是否吐槽基層培訓,大搞形式主義,華而不實,外行看熱鬧,內行聽扯淡?
城鄉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鄉鎮學校生源越來越少,鄉鎮學校是不是不斷被撤併?
各類超級學校如衡水系學校對周邊學校抽血效應是不是越來越明顯?
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標準答案統率一切的環境中,如何培養?
職校的選擇並不是因爲學生喜愛某職業或者純粹想盡早就業,而是很多學生在被中考分流後無奈之下,不得不去的一個場所。
各種不利於學習的習氣聚集成團,很多染髮、打架、談戀愛、理論脫離實踐的地方,如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至於“引入國際先進教育理念”,我們知道,這點從來都和中國國情這四個字有些不尷不尬的交集,不引進呢似乎就不叫改革了,多引進了似乎就要害怕被誰誰變色了,實在是搞得彷彷徨徨,左右爲難。
另外,一些現今理念就算引進了,也會被一幫玩弄學術概念的磚家們玩得人鬼難分。
而全球化視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才,是不僅需要大量砸錢,而且還需要有真正開放的心態與制度環境去包容的。
否則,真正有了這種視野和能力的人,一旦發現回來就是桎梏,那人家大概率就要跑。
每年清華北大有多少人出去了,又有多少人回來了?這個現象是需要研究並反思的。純粹去責怪、扣帽子是不解決問題的。
一個如此優秀的清華畢業生馬翔宇,都被弄得走投無路,投告無門,頂着巨大的壓力進行網絡實名舉報。這讓其他北清學子看了怎麼想?!
“不僅重視學業成績,還要培養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這句話,百分之百正確。
但我就問一句,現在各所中小學,是不是幾乎百分百以升學率論英雄,以成績排名拼實力的?
團隊合作?太模糊了。
當羣體腐敗發生時,你是不是必須“團隊合作”,如果你不合作,獲得的是不是就是清華學子馬翔宇被各種打擊報復、走投無路的下場?
至於“打破單一的考試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云云,說的很好,但做得怎樣,也不用我多說吧。
“引入社會和企業對學校和學生的評價”這塊,我也不多說了——至少目前看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挺不住了。
總結:
只要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哪怕再曲折,我們也不怕。
怕就怕,開倒車。
(全文完)
既無風雨亦無晴——評論時事,閒話經典,戲說古今。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