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陸2030年GDP超美、2049年世界經濟中心在中國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再度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重申其中國GDP將在2030年前後超越美國的一貫論點。圖爲林毅夫2023年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資料照。(新華社)

儘管當前中國經濟明顯遭遇困境,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依舊樂觀看待中國經濟前景。他在其著作《中國的奇蹟》30週年紀念版發行之際提出,若按市場匯率計算GDP,2030年前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會超越美國;2049年,中國將成爲一個先進的現代化國家,屆時世界的經濟中心將在中國。

據上海解放日報旗下新媒體《上觀新聞》報導,1994年林毅夫在其初版的《中國的奇蹟》中預言,如按購買力評價計算GDP,中國將在2015年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當時,中國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低收入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統計,30年前,中國人均GDP僅473.5美元,甚至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平均數(657.8美元)還低,按購買力評價計算僅爲美國的27.2%。

然而,自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到1994年林毅夫出書前,中國經濟已取得連續15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長。但當時經濟學界多認爲,這只是將勞動力從生產力水平低的農業轉移到生產力水平高的製造業,達成資源再配置的結果。

報導稱,林毅夫這項預言當時被認爲是「天方夜譚」,但中國2014年就實現了林毅夫這項預言。

19日,在上海大學舉行的《中國的奇蹟》出版30週年座談會上,林毅夫表示,「我們當時與主流經濟學界的看法不同」。他認爲,中國只要繼續沿着漸進雙軌方式不斷深化改革,並在政府的因勢利導下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新產業不斷髮展,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後來者優勢,中國經濟將能在轉型過程中保持穩定並取得快速發展。

林毅夫指出,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2014年就已超過美國;2023年,中國的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126.3%。而按市場匯率計算,也已達到美國的65.2%。「可以說,2030年前後,這個數字將如期超過100%」。

林毅夫還說,他相信,到2049年,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指中共建政100年)奮鬥目標時,中國將建設成爲一個先進的現代化國家,屆時世界的經濟中心在中國。

針對中國經濟當前困境,林毅夫9月28日在北京「2024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曾表示,當前股市不振、民間投資意願低、居民消費乏力等都是短期問題。對此,中國有非常充分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政策空間,只要把這些政策應用好,應該可以穩定信心,經濟恢復正常增長。

林毅夫稱,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有三大優勢:人才優勢、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最完整的製造業生態。中國的電動汽車、無人機、太陽能板、鋰電池等新興產業的優勢已經顯現出來。在傳統產業方面,中國也有不少已在國際領先,如高鐵、家用電器、造船等。

他表示,當前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國際形勢、來自外部的打壓或不斷增加,國內也會有一些短期的結構調整中的波動,甚至是前幾年表現出來的內需不足,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林毅夫強調,短期來看,中國有足夠大的政策空間,使經濟能夠穩定向好。長期來看,中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不管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都存在許多優勢,在有效市場、有爲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繼續維持中高速增長,到2049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預期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