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教授:這件事,“只能是中國了”

來源:環球時報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亞當·圖茲,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寫了一篇評價美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表示,如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需要一個領導者,那這“只能是中國”了——這還被《金融時報》直接用作了文章的大標題。

不過,在亞當·圖茲完整的文章中,他大量的篇幅還是用在了點評美國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的表現上。

比如,他用“人格分裂”評價了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表現,稱4年前當拜登贏得美國總統選舉時,這位美國總統一度宣稱美國又回來了,他的國務卿布林肯更是揚言世界沒有美國的領導會陷入混亂。可4年後,隨着特朗普的勝選,美國在氣候問題上卻“已經半截身子都在門外了”。

“這哪裡是在管理世界,而是世界不得不去適應美國那兩極化的、且讓人沮喪的民主所帶來的雜亂無章”,圖茲諷刺道。

圖茲還回顧了美國曾經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的“作用”,稱在上世紀80-90年代,美國科學家不僅一直在努力呼籲人們關注氣候問題,而且當時的克林頓政府還幫助起草了第一份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協議——儘管“美國國會一直在對這些努力使絆子”。

圖茲繼續回顧說,到了2016年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氣候變化問題居然被他說成了是一場“中國的騙局”,而當他在2017年上臺後,美國更是退出了先前奧巴馬政府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當拜登在2020年上臺後,他似乎也只能把他發展綠色能源的政策,“藏在打着減輕通脹和對抗中國的旗號的法案中”,這才獲得通過。

圖茲還對美國作爲太陽能等現代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的發明者之一,以及早在2010年時就開始支持生產電動汽車,卻最終成爲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流露出了明顯無奈的情感。

圖茲因此感嘆說,這些歷史都不可避免地推導出了一個結論:“在氣候變化政策上把美國當成一個可靠的夥伴,是愚蠢的。”

在點評完美國後,圖茲還對歐洲表示了失望。他認爲,儘管歐洲做得比美國好多了,但生活成本的壓力不僅動搖了歐洲採取更嚴格措施的決心,而且歐洲的汽車工業,在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上的成功時,反而開起了倒車要發展柴油車。圖茲認爲,這暴露出了歐洲的“雙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