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不再「從大屋改住小屋」 有這三大理由

「從大屋改住小屋」(downsizing)原本是許多美國民衆的退休規畫,但過去幾年裡,住在大房子的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搬到小房子趨勢減緩。(Pexels)

「從大屋改住小屋」(downsizing)原本是許多美國民衆的退休規畫,但過去幾年裡,住在大房子的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搬到小房子趨勢減緩,越來越銀髮族選擇留在原本住家養老。CNN 29日報導分析,「一動不如一靜」現象背後原因包括,如今賣掉大房子改買小房子幾乎沒有賺頭。

住在加州喜瑞都郡(El Cerrito County)的退休老師瑪爾塔‧德拉谷斯(Marta Dragos)與丈夫均年逾七旬,四個孩子離家之後步入空巢期,有五間臥房的3000平方呎房子曾是夢寐以求的住家,現在卻感覺空蕩蕩,親戚都不住在附近。

德拉谷斯說,爲了財務及福祉考量,曾經考慮改住小房子,但目前房價與利率都太高,換房划不來。她指出:「現階段我們選擇繼續住在這裡。一動不如一靜,不要做出日後可能後悔的決定。」

CNN分析,較年長的屋主即使有換房打換,但眼前面臨的難題包括:

賣房要繳的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es)太重

根據1990年代通過稅務法規,房屋持有人出售主要住所(primary residence)、過去五年當中至少住滿兩年時,賣房所得免稅額25萬元,夫妻合併報稅免稅額50萬元。

舉例來說,1987年時以10萬元買下的主要住所若以55萬元賣出,屋主夫妻免稅額有50萬元。然而,受到房價一路走高影響,尤其在加州許多地區,住了37年的房子如今可能價值近200萬元,賣房所得免稅額還是隻有50萬元,算起來光是售屋所得就要繳稅20多萬。

原本居住社區裡找不到較小的房子

上了年紀的屋主住了幾十年的社區,土地歸畫多半以獨棟住宅(single-family homes)爲主,小型住宅或康鬥(condos)、出租公寓等多層樓住宅的選項較少。這種狀況在房地產市場稱爲「缺乏中型住屋」(missing middle),某些社區現正慢慢放寬規定,允許小規模公寓興建。

賣掉大房子改買小房子的賺頭有限

小房子在現今房地產市場的售價,讓不少銀髮族望而卻步,賣掉大房子之後改買康鬥公寓,若計算仲介費用與其他過戶結算花費(closing costs),幾乎剛好打平,沒有剩餘可以做爲退休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