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後 選後美國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選舉即將投票,其結果對於美國國家走向,甚至霸權興衰,將有遠勝於以往的關鍵性指標意義;對於高度受到美國因素連動的海峽兩岸,影響自然非同小可。

美國從1991年波斯灣戰爭睥睨羣雄,以至於2001年本土遭受恐怖襲擊,冷戰結束後的世界獨霸地位,美國約莫支撐了10年。隨後的全球反恐戰爭,將美國的財政與國力向下拉扯,連續消耗10餘年,至今仍難自阿富汗與伊拉克全面撤出;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風暴,更重創美國經濟社會,至今仍難恢復柯林頓總統時期的經濟榮景

然而就在過去的20年,中國大陸在內無亂禍、外無戰爭的情況下奮力直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國際經貿與國防軍力上貼近美國,成爲世界第2大經濟體,東亞第1大軍事強權,翩然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山姆大叔驀然回首,驚見倡導民族偉大復興的習近平,已在身後不遠處。

美國4年前選出了非典型川普擔任總統,他特立獨行領導與決策模式,顛覆國際社會與學界對美國政治研究傳統認知。典範被挑戰或打破下的困惑與驚慌之餘,卻又不得不承認,從退出國際協議到剿滅伊斯蘭國,從建築美墨邊境圍牆到對中貿易加壓,川普竟是最忠於實現競選政見的總統。

然而在美國國力下滑的狀況下,川普仍以「唯我獨尊」的單邊主義,期望造就「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在國內更無視於「民族熔爐」的立國傳統,以及「族裔融合」的敏感神經,將政黨爭鬥與社會對立揉在一起。在新冠疫情大爆發的催化下,恰恰將此等現象高強度放大,使得此次美國總統大選,也可算是國家走向的全民公投。

我們經常嘲謔臺北市是「天龍國」,也常聽說在華府看不準真實的美國。美國每次總統選舉,在野黨的候選人總是會以大改革者自居,提出「對抗華盛頓建制派」的主張,以獲取選民的支持。此次大選仍舊凸顯了建制派菁英與中西部許多普羅大衆之間的超大鴻溝

選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元氣大傷的美國,光是看內部,眼前就至少有五個「大攤子」:未見舒緩的疫情、分裂仇視的社會、對立深化的政治、虛實差距的經濟,以及任務頻疲的軍隊。如何應對這些已經被掀開蓋子的複合式困境,對於下任總統政府的領導與治理,應是重大考驗,且必經相當時日逐步改正。

大約與川普準備對中進行貿易戰的同時,美國絕大多數國際事務菁英開始對弱化的美國國際信譽,以及逐漸浮現的美中強權爭霸,敲響警鐘。川普試圖以內縮式、獨善其身、非攻不兼愛之自利途徑以爲因應,4年來國際負評不斷。下任總統勢必針對美國治下的國際秩序、國際組織的領袖地位、盟邦體系的戰略評估,以及如何應對美中兩強相處,進行全方位的戰略步伐調整。

美國在21世紀之初,即已逐步顯露「底子漸薄,攤子舖得太大」的霸權危機,博學鴻儒之焦慮、廟堂高官闊論庶民百姓之困惑兼有之。此次大選乃世界各國再一次檢證美國「例外主義」之機會。

選後的美國必然經歷分裂社會的重新癒合、內外政策的檢討,以及白宮與國會關係的盤整。從選舉結果確定到下任國安團隊與關鍵政府職務,通過參議院任命聽證就職,至少需要半年;若論國家安全戰略、重大外交政策基調出爐,恐將在1年之後。

海峽兩岸在美國選後,自然都會努力全面評估對美策略與工作的優先順序,在疫情限制人員往來旅行,進行多層次、多領域、多議題會晤的情況下,美中與臺美兩組雙邊關係的連動消長,當爲較長時間的艱鉅挑戰。

與此同一時段,大陸對臺保持外交圍堵施壓,以及對周邊海空域軍事脅迫,料將不會停歇。無論是面對經常性作爲或是躍升式挑釁,我政府國安高層應有各種想定之評估以及預案之擬訂,畢竟臺灣的生存與發展,終究還須仰賴自身的智慧。

此次美國大選是臺灣民衆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甚至感同參與的特殊經歷。大選結果總會出爐,而其後的形勢應對纔是不可不慎的關鍵。(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