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美國正加大廢水毒品監測力度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大西洋月刊》8月16日文章,原題:美國正加大廢水毒品監測力度 近日,通過提取廢水樣本監測病毒的方法開始在美國流行,這種方法十分有效,因此各地政府計劃將其應用於其他領域,包括監控非法高風險藥物的濫用。該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爲受感染者會產生攜帶少量病毒的排泄物,吸毒者同理。當有人過量服用毒品時,生活污水中的毒品含量會隨之上升,政府能夠提前警示當地居民。

廢水監測防患於未然

廢水毒品監測技術已在歐洲和澳大利亞推廣至少十年之久,如今開始迅速在美國發展起來。Biobot是一家美國疾控中心定點的廢水監測實驗室,受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資助,在全美國70個站點對非法藥物的濫用進行監測。

據悉,每年有超10萬美國人死於藥物濫用,廢水監測提供的數據能幫助公共衛生部門強化干預。若想讓數據足夠精準,就要儘可能地接近源頭、縮小範圍,讓執法人員將目標鎖定在特定社區和羣體內。除了政府部門,監獄和辦公場所也在積極聯繫Biobot尋求合作。但許多研究人員和公職人員都擔心,過於細緻的監測可能適得其反。

對政府部門而言,通過廢水監測毒品在技術層面很好操作。只需將採集的樣本寄給Biobot,後者就能通過質譜法確定毒品在社區的分佈情況。相比於依賴急救和屍檢報告的傳統方法,污水監測更能防患於未然。

Biobot總裁瑪麗安娜·馬圖斯表示,這類項目與公司“開闢政策制定和公共衛生新方向”的願景不謀而合。她說,廢水監測能從性傳播、吸菸和飲食等層面爲公共衛生部門提供信息。在她看來,人們對數據收集知情權和使用方式的疑慮僅僅停留於“學術層面”,“與現實無關”。現階段可能確實如此,畢竟該技術還無法精確到個人和家庭。從法律層面看,廢水一直被視爲垃圾,可能被任何人接觸或使用。它會隨着我們到處擴散,難以受控。人們會謹慎對待那些危險垃圾,卻不會關注廢水的處理方式。

公開數據或將影響房價

隨着樣本容量的縮小和數據的細化,公共衛生部門需要謹慎把握尺度。精準監控往往意味着要逐戶盤查同一水域涉及的數千家庭。當數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或用於定罪時,就需要提前作出聲明。

對數據的收集和分享也可能偏離其原有目的。部分地方政府會將毒品數據像病毒數據一樣公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已開始通過廢水追蹤鴉片,並將八個地區每週的鴉片使用情況更新在公開的在線地圖上。最近,新墨西哥州對當地公立高中的藥物使用開展廢水監測,並將數據公開發表。儘管無法鎖定具體的嫌疑人,但這些數據仍可以將範圍精確到街道或社區,促進執法和毒品監測的良性循環。然而這些數據的使用可能會影響到房價,老師們也可能拒絕在這些學校任職。

需要贏得社區信任

來自荷蘭的水工程倫理學工程師尼爾科·多恩認爲,這些潛在的風險意味着功能蠕變,即技術偏離原有目的,轉而服務於存在風險的新目標。不少案例就打破了公共衛生數據和執法之間的楚河漢界:許多醫院曾將懷孕女性的藥檢陽性結果遞交警方。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司法部的資助,意味着廢水監測的界限已經開始模糊。一旦監測細化到街區等水平,數據就可能用於司法搜捕,而這並不會改善地區的毒品使用情況。作爲公共衛生環節,廢水監測依賴人們的信任,而對數據濫用的擔心可能會破壞這種信任。

在室內場所開展監測將放大這些問題,因爲此時數據更容易指向個人。現階段,美國企業不用告知員工或住戶,就能對建築內的毒品使用開展檢測。表面上看,廢水數據收集更爲公正客觀,但該方法只有使用隨機或全選樣本而非針對特定目標時纔有效。但以監獄爲例,如果使用得當,這種方法確實能爲司法系統提供準確客觀的解決方案。

馬林縣希望通過主動徵求吸毒者的意見來佔領這一複雜的倫理陣地。起初,目標羣體中僅有13%反對廢水監測,44%持支持或中立態度。人們擔憂數據可能被用於其他目的,尤其執法層面。如果能贏得社區信任,這一頗具爭議的監測手段可能會爲目標羣體帶來很大幫助。(作者歐陽海倫,華澤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