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港股上市首日漲超7%,它離真正的全球品牌還有多遠?

歷時一年,美的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爲家電行業又一家“A+H”股上市公司。

截至9月17日港股收盤,美的集團股價報59.1港元/股,漲幅達7.85%,總市值爲4424億港元。

此次美的赴港上市,最終發售價定爲每股54.8港元,全球發售淨籌306.68億港元,是近三年港股市場最大規模的IPO。以美的集團9月13日的A股收盤價63.51元/股計算,其港股發行價折價率約爲21.5%,相當於A股價格的“八折”。

除美的外,以“A+H”雙重主體上市的家電公司還有海爾和海信。當時,海爾智家港股發行價爲24港元/股,與A股價格幾無差別。即便以9月13日收盤價計算,海爾智家的港股折價率也僅爲13%。海信家電的港股折價率相對更高些,爲22%。

此次美的集團計劃發行4.92億股H股,其中國際發售約佔95%,香港公開發售僅佔5%,另有約15%的超額配股權。

從美的港股的“打新”情況來看,散戶和機構投資者表現出顯著差異。其中,散戶對美的的“打新”熱情不高。捷利交易寶數據顯示,此次美的孖展認購倍數僅爲3.25倍,在今年港股新上市的44家公司中,排名倒數第9。孖展認購倍數是港股市場中用來衡量新股認購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標,具體是指散戶通過融資(孖展)方式認購新股的總額與公司公開募資額的比值。今年港股上市公司的孖展認購倍數平均水平較高,部分熱門股票的公開認購倍數甚至超過數百倍。

從認購節奏看,美的這次的公開招股部分認購進展也較爲緩慢,到招股第三天才實現足額認購。

相反,美的集團的國際配售部分反應熱烈,首日便獲得足額認購,提前一天結束認購。同時,美的引入了包括IDG資本、中遠海運、瑞銀資管、紅杉中國、比亞迪、TCL實業等18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比例達31.7%,佔美的集團全球發售後已發行總股本的2.37%。

這些基石投資者中,中遠海運是美的的國際物流服務商之一,比亞迪、TCL實業則是美的工業機器人、空調壓縮機的重要客戶。

不過,美的集團港股定價偏低,也引起A股市場投資者不滿。9月12日,美的集團董秘江鵬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迴應稱,港股IPO的發行定價與公司的經營情況、市場環境、投資者的需求和預期等因素相關。基石投資者的參與可以爲IPO提供一定程度的價格支持,他們的認購意向和價格區間可以爲最終定價提供參考。

有資深證券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上市之初,機構投資者的大量認購有助於穩定股價,因爲相較於散戶,機構投資者更傾向於長期持有。如果機構投資者的判斷被驗證爲正確後,可能會吸引更多散戶入場。對於A股投資者,要注意美的集團AH股之間的溢價、流動性等差異帶來的潛在風險。

對於此次赴港上市的意圖,在今年4月召開的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美的高管明確表態稱,赴港上市不是爲了募集資金,如果是爲了募集資金,現在美的集團一年都要分紅200多億元人民幣,減少分紅就可以解決資金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港股具備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美的集團的確不缺錢。2021年至2023年,其收入分別爲3434.61億元、3457.09億元、3737.10億元;年度利潤分別爲290.31億元、298.12億元和337.47億元,淨利潤率分別爲8.5%、8.6%、9.0%,幾項數據均呈穩步增長態勢。

基於此,市場也普遍認爲,美的集團赴港上市的募資意圖不高。港股上市後,預計將促進美的按照國際準則編制報表,便於其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活躍度,也爲日後美的集團的海外併購提供了一個重要資本運作平臺。

過去幾年,海外業務也的確成爲該公司增長的重要動力。據美的透露,其海外收入佔公司總收入比重多年持續超過40%。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佔比達40.88%,同比增長13.09%,超過不少同行。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美的佔全球家電市場份額爲7.9%,是按銷量及收入口徑統計下全球最大的家電企業,在家用空調、洗衣機、冰箱等領域均躋身全球銷量前三。

但銷量高並不代表自主品牌競爭力強。自2006年海外建廠以來,美的集團的代工業務收入比重一直不低。2023年,其OBM(自有品牌製造商)業務收入佔海外智能家居業務收入爲40%以上,主要靠東芝、美的和Comfee品牌,代工業務則佔60%。

與海爾智家相比,2024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的海外收入爲708.24億元,佔總營收比重超過50%,且海外收入幾乎全部來自自有品牌。

今年2月,美國《財富》雜誌發佈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榜單,中國有5家公司上榜,其中唯一一家家電公司是海爾智家,而非美的集團。

美的集團也意識到上述問題,在2024年半年報中多次提及OBM業務,稱要探索OBM業務模式轉型、改善OBM產品交付效率等,海外OBM優先已經成爲美的集團家電業務核心戰略之一。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也於近日表示,美的會把“全面走出去”作爲當下最重要的工作。

從美的集團對此次IPO募集資金用途的分配,也可以看出其對全球化戰略的重視。募集資金中,20%將用於全球研發投入,35%將用於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升級,35%將用於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

該公司的ToB(企業)業務包括智能建築科技、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業務,也被視爲第二增長曲線。不過,ToB業務佔總營收比重不高,今年上半年僅佔總收入的8.42%,仍處於投入期。除了收購來的機器人品牌“庫卡”,美的在ToB業務幾無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毫無疑問,港股上市是美的集團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一次重要佈局,但要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品牌,該公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