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林凡:很遺憾,互聯網產品經理不work了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閆俊文

編輯|李薇

圖片來源|會議現場

12月9日~10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隆重舉行。在10日舉辦的“我的產品觀”主題演講環節,脈脈創始人、CEO林凡做了題爲“直覺、簡單、真實——我的產品觀與實踐”的演講。

核心要點:

1.以前說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絕大部分人做不了產品經理。

2.直覺很玄學,做這麼多年的產品,你要相信直覺,當你有1萬個小時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好的直覺。

3.要讓大家用一款好的社交產品,其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讓大家模仿。

4.產品經理最核心的事情要做減法,你要判斷用戶要什麼,而不是你通過調研用戶有12個需求,你做了12個功能,把用戶的12個需求都滿足。

5.大模型時代來了,我們所有這些互聯網產品經理可能在下一個時代都不太能work(工作),大模型的時代整個交互界面完全被顛覆了。

以下是林凡的現場演講實錄(有刪減):

過去十年其實是移動互聯網原生的十年,隨着像字節跳動、美團這些在移動互聯網裡面涌現出來的原生產品,大家進入一個很好的時代。

今天,我們又站在大模型的時代,大模型裡面的原生產品長成什麼樣,可能有無限的遐想。新舊交迭的時代跟大家聊聊過去是什麼樣的,以及未來是什麼樣?

過去的十年互聯網產品變得越來越重,產品經理的角色很微妙。

先講個故事,逍遙子做阿里產品的審查時,當時各個業務板塊上去彙報,每個業務板塊彙報的時候都說自己做得多好,有多少業績成長,有多少提升。當時逍遙子就問了,你們這兒也提升了,那兒也提升了,爲什麼公司總的目標沒有提升呢?

互聯網公司產品內卷有一個蹺蹺板的感覺,有很多需求來自於老闆、上級領導、產品經理、熱心用戶各種靈光一現的需求和想法,這麼多需求集中在一起,整個結果變成產品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用。

我很討厭一句話,很早以前說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絕大部分人做不了產品經理。

作爲產品經理,我來講三件核心的事情:第一,如何能發現目標用戶的核心需求,需求是非常多的,但是關鍵需求是什麼;第二,如何滿足關鍵需求;第三,如何面對目標用戶提出需求之後的真實反饋。這是to C的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三件事。

我們發現用戶需求的時候,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產品經理或者產品負責人對用戶的直覺。直覺很玄學,做這麼多年的產品,你就是要相信直覺。

我做脈脈之前做輸入法、搜索、瀏覽器,我是一個工具型的產品經理。當時投資人跟我講,你要做社交,我不太清楚社交是什麼概念,我對社交基本沒什麼直覺。投資人給我講了很多故事,包括星巴克的故事,星巴克的氛圍有多好,去星巴克喝咖啡絕對不是因爲星巴克便宜,也不是因爲星巴克好喝,而是因爲星巴克的調性。你做一款社區社交產品,對氛圍和調性的要求就很高。

你要讓大家用一款好的社交產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讓大家模仿。你知道做一件事情,你看到了別人做,自己去模仿做,你去做,別的朋友模仿你去做,這個網絡形成非常強的傳播能力。

社交產品引爆的時候走指數的曲線,它會產生強烈的模仿。這個可能是在2013年、2014年時的模仿,2017年、2018年又有一次非常強烈的模仿,就是給別人打標籤。

看到這個事情,你就會發現這背後沒有什麼數據,沒有什麼特別強烈的調研方式,這個事情準不準?怎麼驗證?有一本書《精益創業》,提到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我在2013年做社交產品的時候,真的是沒什麼感覺,就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很多MVP的嘗試,找到中國職場用戶最典型、最直接的需求和想法。當你做足夠長的時間,你投入1萬個小時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好的直覺。

當用戶需求擺在你面前的時候怎麼去解決它?

產品經理其實最核心的事情要做減法,你要判斷用戶要什麼,而不是你通過調研了用戶有12個需求,你做了12個功能,把用戶的12個需求都滿足。你可能最核心是要做兩到三個功能,去滿足用戶最主要的核心需求。

產品界面複雜的背後是產品經理沒有幫用戶做該做的判斷。

讓用戶感知簡單,不代表背後的實現流程是很簡單的。比如美團的騎手服務,做得非常重,京東的物流做得非常重,但是從用戶角度來講,他是很簡單的,他下單以後非常容易去完成轉化的成單率,這樣讓系統變得更加有效。

以往,我們的產品經理基本都是通過調研來獲得用戶反饋的。但真正有效通過用戶反饋的事情,你觀察用戶最天然、最真實的行爲,因爲調研的時候,用戶跟你講的往往是迎合你的需求,你跟他聊一些事情的時候,他會順着你的意思來講。

剛纔的幾個關鍵詞串到一起,簡單、直覺、真實,不管怎麼講,你評價這個產品經理到底好不好,就是目標用戶的關鍵需求是不是得到滿足,這是我們看到過去十年裡面C端的互聯網產品最核心的一些基礎原則。

大模型時代來了,我自己覺得很遺憾的事情,就是我們所有這些互聯網產品經理可能在下一個時代都不太能夠work。大模型的時代整個交互界面完全被顛覆了,產品可能就是以對話爲基礎,甚至以語音對話爲基礎。

文字的問答一定不是大模型時代一個原生的產品形態,一定是語音問答,甚至是視覺形象的語音問答。這時候交互界面已經變得極簡,剩下的事情能做什麼?

這是冰山上的一角,底下一大堆的事情,這需要有很強的技術背景的同學來做產品經理,纔有可能在大模型時代底下把產品的形態做得更好。

這是我們對未來十年的產品預判,雖然現在原生的產品形態還沒有出現,再過一到兩年橫空出世,但是在那之後會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設計時代,就跟早期互聯網時代一樣,那是一個媒體的時代,所有事情以影響力爲核心設計產品邏輯。

在AI崛起的時候,職場人的關鍵需求是什麼?我們圍繞這個事情做下一款產品的設計。我們自己來看,整個人才的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匹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崗位規模會變少,每年1000萬的應屆畢業生,人才供給變得極大。

在這種供需變化的情況下,脈脈今天的產品形態已經有點複雜了,把社區、招聘、社交等等很多功能全部融合到一起,現在看,我們的產品沒法忍了,我們會有一些新的社交形態,它可能會融合我們在過去十年對於中國職場的理解。

現在,我們發現多個人競爭一個崗位,在機會變得更少的情況下,個人可能經營自己的人脈,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會上升到一個極其重要的高度上面去。

我們可能會推出一個獨立全新的社交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儘量去融合我們看到的新時代的需求和新的解決方案,比如大模型,這部分的設計我們會逐漸給大家一些新的Surprise(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