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6聖筊指示開店 這家店年年收上億元
圖文/鏡週刊在裕珍馨,除了可吃到傳統的奶油酥餅、金賞纖果鳳梨酥、綠豆椪,亦有中西合璧的創新糕點,如小葛蕾鬆塔、法式檸檬蛋糕系列、法式烤片,或是流行性的奶凍卷、奶酪、泡芙等。
裕珍馨由陳裕賢的父母陳基振、劉雪娥,於1966年創立,原本夫妻倆經營小雜貨店維生,但父母一直希望他們能轉行。
當時陳基振的父親陳來成,負責在廟旁爲人解籤詩,他鼓勵陳基振去跟媽祖求籤求轉行,解籤時感應到一堆滿滿的餅形浮現眼前,就說:「媽祖指示要做餅啦!」無制餅經驗的陳基振不肯,再請媽祖開示,沒料到一連擲了6次聖筊,才硬着頭皮答應開餅店,而劉雪娥父親則提供大甲鎮瀾宮媽祖廟旁的小店面讓其經營。
只是,對餅一竅不通的陳基振跑到臺中去找名師徒弟來開餅店,被對方嫌棄:「才9坪店面怎麼做得起來?」陳基振跑遍臺中、新竹等地,終於找到一位會做蘋果麪包的師傅,2人一起摸索如何做餅和西點。
陳裕賢回憶:「最糟時,一連3天只賣掉半條土司;有人衝着阿公的面子來訂購喜餅,沒想到,做出來的第一份喜餅,卻硬得像是摔不破的黑膠唱片。」
「爸爸到處請教人,利用師傅下班時間繼續試驗,不停揉麪團,一天只睡3、4個小時。」陳裕賢說,1979年,鎮瀾宮整修改建,「我退伍,裕珍馨從巷弄走出來,」在大甲夜市裡成立了「蔣公店」,改建後的鎮瀾宮香火更盛,客人漸漸變多,「不少客人反應因爲吃素,無法接受豬油做成的酥餅,也說酥餅的大小、厚薄、軟硬不一,感覺不精緻。」
當時鎮上只有做豬油酥餅的技術,爲了做素的酥餅,陳基振、陳裕賢父子倆一起投入研發,「試過沙拉油,做起來沒有味道硬邦邦,用花生油,味道也不對,試到從鮮奶中萃取的奶油,終於中了!」因爲奶油油性跟豬油不同,取用比例也不同,父子試了半年才讓素的酥餅味道被較多人接受,1983年,裕珍馨正式推出奶油酥餅。
【裕珍馨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