痲瘋桿菌也有醫學貢獻:可刺激器官再生並不留疤痕

身上披甲的犰狳,是痲瘋桿菌的天然宿主,這保護了它比較不會遭到人類獵殺。(圖/Shutterstock)

痲瘋病自古以來就令人聞之色變,它是一種由痳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它會影響皮膚、神經和黏膜,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毀容和殘疾。然而,一項令人驚訝的新研究發現,痲瘋桿菌可能具有刺激肝臟生長和再生的能力,而且不會造成損傷或疤痕形成。科學家們現在試圖以這項發現爲基礎,做爲肝病治療的方式。

每日科學(Scitech Daily)報導,利用痲瘋桿菌的影響,有可能使自然老化的肝臟恢復原本活力,也有可能使用這一過程,使受損的肝臟再生,從而減少肝移植的需要。

科學家表示,在肝臟再生研究過程中,原先是使用一種侵入性技術,來催生幹細胞和祖細胞的分化,來促進小鼠肝臟的再生,但是該技術的副作用是,通常會導致疤痕組織的出現,以及腫瘤生長的風險。

爲了克服這些有害的副作用,愛丁堡大學醫學中心與美國公衆衛生服務部的研究團隊,利用痲風分枝桿菌的「細胞劫持能力」,試着改變原本的風險。研究團隊利用57 只犰狳爲實驗,將它們感染上痲瘋菌,但由於犰狳是痲瘋菌的天然宿主,因此牠們的健康不太會受影響,而是出現共生狀態。帶原痲瘋菌的犰狳,與未染病的犰狳,要是面對肝損傷的問題時,兩種犰狳出現不同的情況。

團隊發現,受感染的犰狳,會再生成健康且未受傷害的肝臟,並且功能齊全,包括血管、膽管都一切不缺。

科學家認爲,痲瘋細菌「劫持」了肝臟固有的再生能力,細菌對老化的肝細胞進行指令的重新整理,使這些原本細胞恢復到早期階段,進而變成新的肝細胞,並長出新的肝組織。

團隊希望這一發現,有可能幫助因衰老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肝臟受損,可以因此重新恢復活力。目前,每年因肝臟問題而死亡的患者大約2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