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腳下,行將致遠(現場評論)
盛玉雷
從公路到鐵路,從網路到出路,帶來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無阻,書寫的是現代化道路上可歌可泣的奮進故事
有些路,只有走過才知道。
行駛在藏南山路上,陡峭懸崖和旖旎風光外,很難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輸電線路。相比路的蜿蜒、山的險峻、水的連綿,輸電網跨高山峽谷、過大江大河,高低起伏、連線成片,把光明和希望送到千家萬戶。
在高原上架杆通電,有多難?西藏地廣人稀,牧區人口更少。在崇山峻嶺中穿行,在高寒缺氧裡探索,面對的是極其複雜的地質構造,隨時可能遭遇地震、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災害……在採訪途中,我們就曾遇到山體滑坡,不得不折返重新尋找道路。
然而,對高原上生活的老百姓來說,電有多重要?在雪域邊陲玉麥鄉,從小水電到大網電,“頻繁停電導致燒壞電器的時代已經翻篇了”;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克鬆社區,平措豌豆粉絲加工專業合作社用上了全套電氣化設備,粉絲日產量從200斤增加到2000斤;在朗縣,朗敦核桃專業合作社生產線馬力十足,電氣化升級後能精準控制核桃品質……有了穩定供應的電,就有了產業的興旺、致富的希望。
“電力天路”,換個角度看就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光明之路。“昏暗的酥油燈啊,從此終止你的旅程吧!在納金電站水渦輪轉動的時候,日光城又變成了不夜城。”這是60多年前,納金電站正式向拉薩發電的難忘時刻。如今,西藏在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同時,還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自2015年首次藏電外送以來至今年8月30日,西藏已累計實現水電等清潔能源外送146億千瓦時,爲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高原,每一步都是攀登”。實際上,暢通無阻的不只是雪域高原的“電路”,還有一條條大踏步向前的發展之路。西藏的路,已不是隻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西藏的村,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樣。拉林鐵路開通運營3週年來,運送旅客303.7萬人次、貨物78.3萬噸,開民宿、跑物流、賣山貨,“高原天路”跑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度”;截至今年3月底,西藏5G網絡實現所有縣級行政區主城區及重點鄉鎮全覆蓋,珠穆朗瑪峰上開通了首個5G-A基站,上網課、通電商、看診療,“數字天路”大大降低了高寒缺氧的“發展勢差”……從公路到鐵路,從網路到出路,帶來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無阻,書寫的是現代化道路上可歌可泣的奮進故事。
一域觀全局,“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從大涼山的藤梯變鋼梯,到北盤江的天塹變通途,再到若羌縣的沙漠幸福路……無論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還是懸崖絕壁、大石山區,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喝上清潔水、告別泥草屋、住上磚瓦房,神州大地上無數的人,攜手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大路上,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一道奮鬥、一道跋涉。
世界屋脊上,路是奇蹟,也是希望。沿着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砥礪奮進、一往無前,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路在腳下,行將致遠。
(作者爲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