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動力船舶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鋰電池企業紛紛佈局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雯珊

近日,京杭運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順利下水,正式開啓了內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生產的序幕。據悉,新下水的新能源船舶分別爲90米LNG動力船和67.6米電動力船,由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和武漢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生產,實現了新能源動力、低阻力、船機槳匹配、船體結構輕量化等四項突破。

“中國內河場景的電動化已在快速增長前夕,政策發力疊加技術成熟將帶來電動船舶滲透率曲線的上翹。”國海證券分析師李航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船舶電動化加速

在節能降碳的大背景下,電動船舶具備零排放、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運營成本較低等優勢,在航運業推廣速度較快。克拉克森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活躍商船隊中使用替代燃料作爲動力的船舶比例約爲6%,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23%。

據EVTank的預測,到2026年,中國電動船舶市場規模預計將提升至367.5億元,鋰電池需求將從2021年的173.2MWh(兆瓦時)提升至2026年的11.2GWh(吉瓦時),屆時電動船舶的滲透率將加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李航認爲,電動船舶實現滲透率提升的主要路徑在於國家及地方加大對電動船舶科研示範、推廣使用的支持力度,而電動船舶也必須提升經濟性以適應更多場景。未來,電動船舶將主要以“特定水域—內河水域—近海水域”的次序逐步開展應用。

智能新能源船舶技術創新產業聯盟預計,在“雙碳”戰略下,低碳、零碳動力技術在船舶中的應用佔比會不斷提高。儘管當下主要綠色動力技術的船舶數量在百艘級水平,但預計至2030年,LNG、電動、氫動力、甲醇、液氨船舶的比例分別將達到20%、15%、8%、8%、7%。

鋰電池企業競逐

興業研究公司介紹,磷酸鐵鋰電池已獲得中國船級社型式認證。2023年,全球共有917艘電動船處於運營狀態、167艘處於交付待建狀態。電動船舶產業鏈主要包含:上游原材料與零部件、中游船舶製造和下游應用場景。

公開資料顯示,電池企業對電動船舶賽道也愈發重視,包括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都在發力電動船舶這一成長性市場。

此前高工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船用鋰電池出貨規模0.32GWh,2019年至2022年複合增長率達40%,預計2035年船舶鋰電出貨規模將超50GWh。

根據寧德市人民政府官網介紹,截至今年5月份,寧德時代船用動力電池裝載量已達200多艘,遍佈閩江、長江、珠江等流域以及沿海地區。2020年,寧德時代就下線了首套海洋船舶動力電池系統。

此外,除提供船用電池系統外,寧德時代還於2023年發佈了行業首個新能源船舶全生命週期協同運營雲平臺、寧德時代首個零碳充換電綜合補能解決方案。

2024年4月份,全球首制江海直達純電動力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1”安全靠泊上海洋山港。該船是目前全球最大、世界首制萬噸級純電動力集裝箱船,搭載由中創新航設計和開發的可更換船用集裝箱式電池產品,採用換電模式,實現全程純電航行。

中創新航披露,全球已有超過1000艘船舶搭載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產品。今年以來,多條配套中創新航電池產品的國際大型商船也即將下水試航。

億緯鋰能也在電動船舶領域獲得突破。億緯鋰能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截至2024年3月份,億緯鋰能累計裝船量高達1000艘,全國超過50%的電動船舶配套億緯鋰能的電池解決方案,累計出貨規模超過251M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