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盟觀察丨6月新增信貸明顯回升,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要點: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1.3%,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在季節性效應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貸明顯回升,信貸結構有所優化。6月份金融數據表明,隨着支持經濟持續回升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市場信心和預期回暖,融資需求有所修復。指數止跌回升,表明企業對市場預期有所改善,帶動投資生產的積極性增強。

——援引自金融時報客戶端

7月11日,人民銀行發佈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

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

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季節性效應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貸明顯回升,信貸結構有所優化。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05萬億元,環比多增1.69萬億元,符合半年末銀行信貸季節性衝量的一般規律。但在去年6月政策發力帶動新增信貸處於較高水平情況下,今年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仍同比多增2296億元,超出普遍預期。在業內專家看來,6月份金融數據表明,隨着支持經濟持續回升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市場信心和預期回暖,融資需求有所修復。

在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看來,從總量上看,6月份的數據超預期;從結構上看,6月份的數據更好。最能體現企業投資信心及意願的企業中長期貸款的兩年平均增速達到了41.6%,而且,年初以來,企業中長期貸款累計增長了9.7萬億元,分別較去年和前年提高了56%和47%。

“進入二季度以來,在消費需求轉暖帶動下,居民信貸表現相對較好,而企業中長期信貸持續多增,意味着企業對經濟預期整體仍然保持樂觀。”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樑斯分析稱,展望下半年,隨着政策加力提效及經濟內生動力修復,金融數據有望穩步走強。

新增信貸明顯回升

企業中長期貸款成拉動力量

“6月新增信貸顯著回升,企業與住戶貸款均大幅放量,票據融資同比減少,信貸結構明顯優化。”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稱,在半年末效應和政策驅動下,6月信貸擴張再度加速,全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在高基數基礎上仍同比多增2296億元。

從半年數據看,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顯示信貸投放靠前發力,有效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爲宏觀經濟恢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部門看,企業部門方面,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436億元,延續年初以來的多增勢頭。業內專家分析稱,6月以來,逆週期調節政策加力,6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拉動投資和生產需求,在季末信貸衝量和政策繼續引導支持製造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作用下,企業貸款仍有支撐,企業中長期貸款依然爲新增信貸的重要拉動力量。

居民部門方面,6月居民貸款同比多增1157億元。其中,貸款利率下行提振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多增632億元,由房貸構成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意外多增463億元。溫彬分析稱,端午節小長假、“年中購物節”活動對消費起到支撐作用,6月LPR下降進一步拉動消費需求,帶動居民貸款明顯改善。6月地產銷售跌幅雖擴大,但在按揭早償階段性放緩下,居民中長期貸款較4月至5月明顯改善。

社融方面,數據顯示,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高基數效應下,增速有所下行。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4.22萬億元,比上月多2.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億元。溫彬分析稱,結構上看,表內人民幣貸款處於高位,仍爲新增社融的主要貢獻項。

M2增速仍處高位

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6月末,M2同比增長11.3%,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仍然處於高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在去年同期高基數效應下,6月M2同比增速延續回落,但仍居高位。” 在溫彬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爲6月信貸投放明顯回升,信貸派生力度仍較大;另一方面是因爲財政支出力度較大,對M2有所支撐,6月財政存款減少1.05萬億元,同比多減6129億元。

6月末,M2同比增速走低也與居民消費意願增強有關。在樑斯看來,今年以來,受疫情政策放開影響,消費環境發生了極大改變,居民消費動力穩步回暖,儲蓄意願有所下降。特別是居民外出購物、就餐、旅遊、觀影活動增加,相關消費明顯擴大。

記者注意到,近期一系列穩經濟政策舉措持續發力。繼6月份LPR下降之後,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決定延長房地產“金融16條”有關政策的適用期限,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地產企業存量融資展期,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在溫彬看來,政策加力將驅動下半年金融數據穩步走強,並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內生投資和消費需求,鞏固經濟穩步回升的基礎。

來源丨金融時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