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氣加快!國際空間站陷入“危險狀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6日報道稱,隨着近日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日漸嚴峻,美俄兩國航天局已要求宇航員採取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目前,國際空間站裡有3名俄羅斯宇航員和4名美國宇航員。
報道稱,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問題於2019年首次被發現,已經持續5年。但從今年開始,漏氣速度“出現暫時性加快”。
○根據美國航天局10月底發佈的報告,目前國際空間站存在4處裂縫以及50處“令人擔憂的隱患”,每天有超過正常標準2—2.5磅(約合0.9—1.1千克)的空氣泄漏。
○今年4月,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泄漏速度一度達到每天約3.7磅(約合1.7千克)。
○隨後俄羅斯宇航員用密封劑和打補丁的方法覆蓋了所有已知裂縫,之後每天的空氣泄漏量減少了約1/3,但仍沒有停止。
美國航天局監察長辦公室已將國際空間站的風險評估等級提升至最高。
國際空間站始建於1998年,是以美國和俄羅斯爲主,日本、加拿大、歐洲航天局成員國等聯合參與的國際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設計服役期限至2015年,但兩次分別延長至2020年和2024年,如今超期服役了近10年,部分設備的使用壽命明顯超過了原先的設計期限。根據美國航天局的報告,國際空間站上有588個部件超期服役。
美國“太空”網站稱,俄羅斯計劃於2028年退出國際空間站,而美國及其他合作伙伴則承諾將其運行到2031年。但現在,美國航天局可能需要加快計劃了。
國際空間站的裂縫如何產生?有何危害?
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楊宇光介紹,由於空間站裡面有很多具有震動的部件,這些震動有反覆的應力變化,會導致金屬疲勞。在經過一定的壽命期以後,金屬材料就會失效,這是裂縫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專家表示,泄漏的速率達到每天220克空氣,並不會對航天員產生威脅,這相當於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目前,國際空間站的漏氣速度遠超過這一數字,而且還存在4處裂縫以及50處“令人擔憂的隱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甚至目前的這些裂縫漏氣問題有可能會威脅到航天員的安全。”
俄“星辰”號服務艙對國際空間站有何意義?
根據美國航天局初步調查,漏氣問題很可能出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與貨運飛船對接口的轉移通道上。自發現漏氣後,俄羅斯宇航員也用密封劑和打補丁的方法覆蓋了所有已知裂縫,但依舊導致國際空間站陷入危險狀態。
對此,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楊宇光介紹:
國際空間站的內部是由多個加壓艙組成的。如果不是在關鍵的節點位置的話,某一個艙段即使出現失壓,只要把它完全封閉,不影響空間站的整體運行。
但是俄羅斯的“星辰”號艙除了能夠供俄羅斯的航天員生活和居住以外,它還具有軌道保持以及變軌的能力。如果喪失這個能力的話,一旦有空間碎片撞擊國際空間站,它就不能夠進行變軌,規避機動。這對於空間站的安全來說非常致命。
持續漏氣5年 爲何遲遲得不到解決?
專家介紹,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在於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有400多噸、十幾個艙段,裡面的整個生活空間比一家大型客機的內部空間還要大,而發生泄漏的可能是非常細小的孔,難以發現。
二是國際空間站已經接近壽命末期,隨着服役時間的延長,維修的時間以及成本也會增加,性價比不划算。
據瞭解,目前,美俄雙方均要求太空中的宇航員做好預防措施。例如存在泄漏問題的轉移通道必須始終保持密封,只有運送補給的貨運飛船與“星辰”號服務艙對接時纔會臨時打開。美國航天局也已要求停靠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載人“龍”飛船增加臨時座椅,以備緊急撤離之需。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