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評】當下困局|房地產形勢和對策探討!

太原樓評☞| 業內視角

532篇/文3021字/閱讀12分

導讀

“困局”中房企爭相躺平,不如坐起下場積極自渡!——太原樓評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見字如面,大家好,我是太原樓評君!

2024年,我國將全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了“5%左右”。比2023年5.2%的增速少些,其重要原因之一應當有地產行業當下深陷困局!短期中央“擴表”、地方“化債”,在國內需求不足、需要加大支出力度、穩定需求和信心。

儘管從2023年下半年後樓市放鬆限購、下調貸款利率等利好,行業下行趨勢沒有明顯改善。2024年1季度全國樓市創新低,百強房企降幅47.5%,可謂是跌“慘”了!

面對地產行業陷入的困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2023年以來,“三大工程”相關頂層設計也在不斷完善,《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關於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

樓市下行|需求不旺

恆大涉險後,樓市風向陡變,從賣方市場轉爲買方市場。掛牌的二手房持續增長,成交的二手房卻減少,成交週期變長,房價大跌,無數業主被陷入流通內卷中。

全國地產各類規模收縮了近一半。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6.7%,新開工面積下降39.4%!

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6%,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13.2%。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6.5%,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0.4%。

2024年,化解房地產風險仍是主線,“期房”銷售面積已下滑了超一半。“現房”銷售面積相對穩健,部分城市二手房比新房更活躍,凸顯了對房企信用風險的擔憂。‍‍‍‍‍‍‍‍‍‍‍‍‍

過去房貸利率對購房消費刺激極爲明顯。如今房貸利率持續下降,甚至取消了利率下限,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卻不增反降,購房者“提前還貸”和降低消費情緒依舊瀰漫!

全國樓市降幅最大的是開工量以此推斷,樓市供需狀況未來將會逆轉。供給大幅減少,地產需求並未消失而是“延後”,三大工程的補充,成爲樓市穩定的護航者!

房地產當下出現了很多現象,譬如“豪宅熱銷”“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學區房積壓極速掉價”等,樓評君昨日在地產羣看到管清友的微博截圖,字字珠璣!(筆誤2025?)‍‍‍‍‍‍‍

以上觀點對應到太原樓市,剛需降幅三成左右,豪宅降幅基本爲零,甚至部分豪宅近三年逆勢上漲,似乎並未被下跌行情影響到!局部新房出現了一二手房價倒掛!

實際上,太原豪宅新房成交價格相對堅挺,但豪宅二手房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跌幅,回撤二三成也很難出手,降幅較大的房源多是150平米以上的大戶型!

NO. 1|三大工程的利與弊!

各地都在不斷探索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三大工程”成爲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其中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少城市成立安居集團。

保障性住房原有的共有產權房,以及在途的經適房、限價房未來大概率調整劃歸統稱爲配售型保障房!租賃類的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會劃歸配租型保障房。

結合保障房的房源籌集,既有對存量市場的化解功能,也有對工業用地,商業用地,集體用地的調整性盤活,讓更多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羣體實現“安居夢”,構建“租購併舉”以及住房的商品房+保障房雙供給。

樓評君認爲其潛在弊端:一方面如果規模推進速度過快,尤其對高庫存壓力的城市房地產造成衝擊。另一方面,由於配售型保障房以建築成本爲主的屬性,拉平了不同城市房價的差距,對於低能級城市不友好,增強了高能級城市的人才的吸附能力。‍‍‍‍

城中村改造,是城鎮化的產物,通過城中村改造,不僅有助於改善城市面貌,通過釋放寶貴的土地資源帶動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升級,提升城市品質。

全國城改進程普遍在高能級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如鄭州城改,太原城改都是超級規模,而實際城改進程較爲緩慢的是三四線城市,但往往庫存高,房價降幅大,綜合開發成本不盈利,進展依舊停滯。樓評君測算過,畝價不足150萬級的低容城改無利!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城市韌性的重大舉措。平時用作旅遊、康養等,遇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可轉換爲應急場所,補齊城市短板。

樓評君認爲,這個放在太原,比較適合瀟河新城繼續建設發展,放在全國視角看,普遍是省域級新區建設和城市交通新樞紐處的重點佈局,山西省華遠路港可以多爭取。

當下困局,“三大工程”核心目標是是拉動投資和內需,換句話說就是救市放水承載地,定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功能,讓政策紅利釋放,給市場增信心。

NO. 2|行業形勢應對探討!

商品房發展,屬於經濟投資行爲,行業發展既有享受了國運和人口紅利的迅速崛起,也有承受當下陣痛的預期,行業形勢下行,應對之前先問自己是否要活下去?‍‍‍‍‍‍‍

房地產的未來是從第三產業迴歸第二產業的傾向的,行業發展趨於工業化,建設工業化,利潤工業化。各類政策和救助開發商只是短期救急,長期仍控的定調!‍‍‍‍

如果恆大、融創、碧桂園是高負債的發展問題,如今的萬科、保利、金地評級下調,那要看的是針對地產行業存在的模式問題,如何實現針對性的結構改革。

過去恆大,遠洋,寶能等積極向上擁抱金融業,和銀行保險公司喜結連理,打造地產+金融等共榮圈,宏偉藍圖下成爲房地產行業的“出圈”最好發展歸宿。

如今再看房企基本成爲金融圈的“棄子”,隱形地產商平安也獲得不開心。核心就是房地產行業要退出金融化屬性,否則房價終究步入五百年前的“鬱金香”事件!‍‍‍‍‍‍‍‍‍‍‍‍‍‍‍

迴歸居住訴求!行業要以居住的更好目標,如何造出更好的房子好的體驗,纔是賽道持續發展的關鍵,似於購車的換代感覺,新款雅閣會總有點小驚喜,京東後來居上!

接受低利潤甚至微虧損開發,類似小米手機的做法,只要份額能保住命活下去,山寨手機市場的最終大部分被小米所吃掉,胖東來的也搞得挺好。

認同行業的壁壘偏弱,通過投融資獲得土地即能實現項目開發的成功具有普遍性,對於項目開發覆盤普遍偏弱,新發展模式需要重視客研和市場品質發展趨勢。

房企爭取委託代建或聯合開發操盤的機會,適度“切割”營銷過重的內部結構,合作商成爲聯合開發夥伴關心,實現和不同屬性的合作方優勢互補,達成最優組配。

勇於拒絕“拿地任務”,注重發揮市場庫存結構的調控思路,要在項目開發時間和空間上把房價和土地供給聯繫起來,在明顯超量的城市和板塊,審慎拿地。

地產行業仍將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規模有縮量,但我國人口基數大,便隨人口結構和人口流動,房地產仍是人民羣衆有不同的需求和家庭財富的承載!

40%的貸款,50%的地方財政,60%的家庭財富的基本結構不會大幅改變。急劇下滑的房地產開發規模,即能擠出一部分行業泡沫,也有可能觸及供需逆轉的閥門。

地產領域2024年仍有下行風險,短期通過財政發力,支持基建、維穩經濟的手段護航。三大工程對房地產健康發展增加了一道“攔洪壩”,弱化了房價大跌和大漲的週期性,長期仍須靠房企的自力更生,積極自救!

任何行業從問題化解到恢復活力需要持續數年的結構調整,模式未變的房企仍會有破產出清,行業困局實現破局則需要房企開發模式轉變、有革新的勇氣。

諮詢顧問,專注趨勢!

文中意見和內容僅供交流使用

主業:城市進入/土地推薦/可行性分析

產品定位/開發諮詢/企業培訓

-- END --

© Copyright

作者:張明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原創作品未經同意或授權不得商用

□ 太原樓評原創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