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不在天上,在老北京這些地方——
龍是十二生肖裡,唯一在現實世界尋不到的,但龍又處處在:皇家和民間,宮殿和寺廟,街巷和店鋪,龍不在天上,龍在人間,甚至在北京的城市地理中,都潛伏着一條巨龍。以大清門爲龍頭,地安門乃至鐘鼓樓爲龍尾,大清門前一東一西恰好有這樣兩口井,猶如龍眼,其後就是東西兩座十開間偏吉官廳(偏吉爲滿語,“旁側”之意),恰似兩道眉毛。這樣一來,龍脈就活靈活現了。
我們一直有一個認知,認爲龍是皇家專用,但人間煙火氣,也少不了龍的吞吐。因爲龍紋歷代都有創新,以至於我們可以根據龍的不同形象,判斷年代。
在皇朝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以至於到了民國,就開始刻意的隱去這些象徵:太和殿的龍椅被新式高背椅替換,金龍大柱被塗改得面目全非,更晚近的時期,金龍和璽的彩繪,龍紋的琉璃瓦,都換成了植物紋飾,以示同舊時代徹底切分的決心。
龍在皇宮大內處處可見,宮裡到底有多少條龍,是任誰也數不清的。就只說一座太和殿,就有五千多條龍,它們在柱子上蟠卷,在藻井裡俯臨,在彩繪裡金光燦燦,在琉璃瓦的流光溢彩裡若隱若現。圖爲1906年拍攝的太和殿盤龍大柱。
1912年前後的萬牲園(今動物園)大門口掛着龍旗
在諸多老照片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庚子年間,侵略者們排隊在龍座上合影,在龍尾御道上列隊行進。
當舊王朝面對一個新世界時,龍還是古老中國的象徵,龍旗飄揚,龍洋流通,還有著名的大龍郵票,都選擇了龍作爲標識。以至於外國人來到中國,佈置自己的家時,優先選取的裝飾元素也是龍,團龍掛毯、繡龍靠枕,瓷器有龍,木雕有龍,似乎不如此不足以顯出“中國通”的派頭。圖爲外國攝影師在北京的家,裝飾裡充滿了龍元素。
龍並非皇家專屬,在舊京店鋪的諸多影像裡,總能看到木雕瀝粉貼金的龍頭裝飾,它們伸出半個身子,有時還要有一條雙頭龍橫在半空,伴着五顏六色甚至叮噹作響的幌子招牌,營造出絢爛多姿的氛圍。圖爲1930年代拍攝的顏料店門楣。
民國初期,東四附近的店鋪,龍頭裝飾非常精美。
1901年北京孩子玩的一種遊戲,叫作“龍頭”。
如今,龍恢復在原有的位置,依然是極具象徵意義的圖騰般的存在。百年之間,從潛龍在淵,到搏擊風浪,龍行龘龘。龍對於北京,到底意味着什麼呢?答案就在這座都城生生不息的精神印記裡。
本版圖文 李哲
編輯 | 張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