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祥用鏡頭說臺灣故事

1986年,劉振祥在《戀戀風塵》拍攝現場擔任劇照攝影工作。(劉振祥提供)

1990中正紀念堂學運現場。(劉振祥攝影/提供)

1986《戀戀風塵》劇照。(劉振祥攝影/提供)

拍攝雲門舞集《行草》。(劉振祥攝影/提供)

《風塵前後》讓讀者重溫臺灣電影黃金年代。(大塊文化提供)

當一位影像工作者的名字,與臺灣的電影、紀實攝影、社會運動與藝術文化緊密相連,他的鏡頭便不僅僅是捕捉畫面,更是記錄時代變遷、塑造歷史的一部分。劉振祥,這位影像詩人,從拍攝劇照到紀實攝影,再到關注臺灣社會與文化的發展,跨越四十年的攝影生涯,經歷臺灣影像文化的變遷,不僅是臺灣電影新浪潮的重要見證者,也長期擔任雲門舞集的主要攝影師,捕捉舞蹈藝術的每個瞬間,將其轉化爲永恆的視覺語言。無論是電影劇照、紀實攝影,還是舞蹈影像,劉振祥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情感,爲臺灣的文化記憶留下了珍貴的影像。

從劇照到影像旅程的開端

1980年代,臺灣電影迎來新浪潮的時期,當時許多新生代導演以寫實風格呈現臺灣社會的面貌,開創了電影藝術新紀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振祥的攝影生涯拉開序幕。退伍後,受好友陳懷恩的推薦,劉振祥加入了侯孝賢的劇組,擔任《戀戀風塵》的劇照師。這一機會,來得既偶然又必然。儘管如此,劉振祥對影像的熱情和專注使他迅速融入這一行業,並將攝影視爲自己一生的事業。

《戀戀風塵》拍攝期間,劉振祥以黑白底片演繹當時臺灣社會的日常景象,並透過細膩情感的觀察與寫實劇情的刻畫,展現那個年代的臺灣生活。他的劇照作品在這部電影中發揮重要作用,他以敏銳的觀察捕捉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將戲劇性的張力和真實感融入其中。侯孝賢的電影強調生活感與臨場反應,而劉振祥的劇照則延續了這種風格。他不僅僅是記錄演員的表演,更用每個畫面捕捉人物間的情感波動,這些影像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單獨放大,都能喚起觀衆深刻的情感共鳴。這些珍貴的劇照在39年後整理成《風塵前後》一書,讓影迷與攝影愛好者得以重溫臺灣電影黃金時期的影像氛圍,與那個年代的生活情景。

影像力量來自於真實

除了電影,劉振祥的攝影事業還深深植根於紀實攝影領域,尤其是社會運動的記錄。作爲一名攝影記者,他積極參與並深入各種重大社會運動,記錄下那些影響臺灣歷史的重要時刻。1990年,「野百合學運」爆發,劉振祥穿梭於學運現場,捕捉每一個細節。這場學生運動是臺灣民主化的重要關鍵,劉振祥的影像成爲那段歷史的見證。

與許多紀實攝影師不同,劉振祥不僅關注事件的表面,他並試圖透過影像呈現當時社會的情感與街頭運動的激昂氛圍,在他的作品中除了有學生的熱情,也表現出他們在運動中的疲憊與堅守。

臺灣攝影發展的歷程,少不了V-10攝影團體的貢獻。這個團體由張照堂、郭英聲、黃永鬆等人於1971年共同創立,致力於記錄臺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並探索現代攝影的表達方式。劉振祥作爲V-10攝影團體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他在這個平臺上展現自己的攝影風格,將臺灣的社會面貌,以現代主義的攝影手法呈現出來。

V-10攝影團體的作品關注的不僅是政治事件和社會運動,還包含臺灣鄉村的變遷、都市發展等方面,這些作品不僅展現臺灣的現實,更探索攝影藝術的表達方式。劉振祥在這一過程中的創作,對他後來的攝影理念與風格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攝影作品中,不僅體現了對現實的真摯關懷,更展現出他細膩的觀察力與臨場反應的能力。

劉振祥深信影像的力量來自於真實,而非刻意營造的美感。他曾多次受邀赴國外拍攝,一次在貴州進行攝影採風時,主辦方安排少數民族身着傳統服飾,在田園間擺拍,供攝影師拍攝。然而,這樣的「安排」讓劉振祥感到不適,他認爲攝影應該忠於現實,記錄的是發生的真實場景,而不是爲了滿足觀賞者的需求而去創造一個刻意的畫面。這樣的理念體現出他對攝影藝術的深刻理解,也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得到印證。

觀察力是創作的根本

談到電影劇照和新聞紀實攝影之間的區別,劉振祥認爲,電影劇照與新聞紀實攝影的核心差異在於「觀察」與「介入」的不同。

電影劇照的攝影師需要預測場景的發展,選擇最佳的拍攝時機,並在演員休息空檔進行擺拍或重拍,從而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相對而言,新聞紀實攝影強調的是「即時性」和「非介入性」,攝影師的角色更多是隱身的,捕捉事件的真實瞬間,而不去影響事件本身的發展。

對劉振祥來說,無論是劇照還是紀實攝影,關鍵在於如何對光影、構圖和情感進行敏銳的捕捉。他認爲,攝影師的「角色定位」直接影響了其創作的方式和作品的呈現,而無論在哪種形式下,對現實的忠實呈現與細膩的觀察力,始終是他創作的根本。

四十年來,攝影技術從黑白底片到數位影像,工具和表現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劉振祥始終堅守自己對影像的信念──忠於現場,忠於真實。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對電影和社會運動的記錄,更是對臺灣這片土地深情的表達。他的鏡頭見證了臺灣社會的變遷,也在每個畫面中透露出對未來的展望。

無論是電影劇照、紀實攝影還是舞蹈影像,劉振祥用他的鏡頭講述了屬於臺灣的故事,並將這些故事留存下來,成爲永恆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