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埋藏三百年餘遺構出土 臺灣最早天主堂說歷史

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諸聖教堂」在基隆和平島出土,10日起對公衆開放,現場結合增擴實境(AR)等互動數位科技,呈現考古資料推定的教堂外貌,還原當年傳教士入葬等畫面。(黃子明攝)

諸聖教堂遺址目前挖掘可見扶壁、部分中殿與正方形後殿的石造遺構,考古團隊挖出當年日式磚砌方型結構的三格標準化糞池,在石材基石上特別顯眼。(黃子明攝)

位於今和平島平一路的諸聖教堂考古遺址,目前挖掘可見扶壁、部分中殿與正方形後殿(後)的石造遺構,教堂牆基平均寬2公尺,直接建立在海岸巖盤上,相當堅固。(黃子明攝)

諸聖教堂遺址目前挖掘可見扶壁、部分中殿與正方形後殿的石造遺構,考古團隊挖出當年日式磚砌方型結構的三格標準化糞池,在石材基石上特別顯眼。(黃子明攝)

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諸聖教堂」在基隆和平島出土,10日起對公衆開放,現場結合增擴實境(AR)等互動數位科技,呈現考古資料推定的教堂外貌,還原當年傳教士入葬等畫面。(黃子明攝)

位於今和平島平一路的諸聖教堂考古遺址,目前挖掘可見扶壁、部分中殿與正方形後殿(左)的石造遺構,後殿空間雖較小,但對任何教堂來說都很重要,是祭壇所在,也是舉辦彌撒的地點。(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和平島諸聖教堂考古遺址現場出土文物相當豐富,考古團隊挖掘推測身分爲當時來臺傳教士的歐洲人遺骸。(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和平島諸聖教堂考古遺址現場出土文物相當豐富,考古團隊挖掘推測身分爲當時來臺傳教士的歐洲人遺骸。(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和平島諸聖教堂考古遺址現場出土文物相當豐富,考古團隊挖掘推測身分爲當時來臺傳教士的歐洲人遺骸。(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諸聖教堂」在基隆和平島出土,10日起對公衆開放,現場結合增擴實境(AR)等互動數位科技,呈現考古資料推定的教堂外貌,還原當年傳教士入葬等畫面。(黃子明攝)

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諸聖教堂」在基隆和平島出土,10日起對公衆開放,工作人員正在測試整理相關展示設施。(黃子明攝)

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諸聖教堂」在基隆和平島出土,10日起對公衆開放,工作人員正在測試整理相關展示設施。(黃子明攝)

位於今和平島平一路的諸聖教堂考古遺址鄰近基隆港區,原爲臺灣造船公司基隆廠區停車場。(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諸聖教堂考古遺址位於今和平島平一路,目前現場已搭設開放式帳篷。(黃子明攝)

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諸聖教堂」在基隆和平島出土,10日起對公衆開放,基隆市文化局透過增擴實境(AR)等互動數位科技,呈現考古資料推定的教堂外貌。(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荷蘭製圖師布拉克(Jan Gerbrantsz Black)1629年繪製的雞籠與淡水間的海岸圖,位於聖薩爾瓦多城左上方的建築物,有學者認爲可能就是諸聖教堂,這也是荷蘭人對此教堂的第一筆紀錄。(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埋藏地底300餘年的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遺構在基隆和平島出土,遺址現場6月10日起對公衆開放,現場結合「增擴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等互動數位科技,呈現考古資料推定的教堂外貌,還原當年傳教士入葬等畫面。 西班牙在1626至1642年間殖民北臺灣,不僅在基隆和平島建立「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城堡,並於附近興建一座教堂,這座由天主教明道會傳教士興建的諸聖教堂(Todos los Santos Church),曾在1642年荷蘭與西班牙爭奪北臺灣控制權的雞籠戰役,關押戰敗的西班牙戰俘400餘人,見證臺灣荷西殖民鬥爭歷史,後經數百年戰亂與基隆港開發終致消失無蹤;2018年受基隆市文化局委託,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與臺大西班牙籍教授鮑曉鷗、西班牙考古學者Maria Cruz Berrocal合作,率考古團隊正式在教堂遺址開挖至2020,再歷時2年規畫整建,成爲基隆新的歷史景觀。

位於今和平島平一路的諸聖教堂考古遺址,目前挖掘可見扶壁、部分中殿與正方形後殿的石造遺構,後殿空間雖較小,但對任何教堂來說都很重要,是祭壇所在,也是舉辦彌撒的地點,不過仍難以斷定整體形態與外觀;據研究指出,西班牙士兵在1632年纔在淡水河上游找到石材,學者據此推斷,教堂始建規模應該十分小巧,材料簡陋,後來改建才用石材;教堂牆基平均寬2公尺,直接建立在海岸巖盤上,相當堅固,符合西班牙大航海時期在亞洲所建教堂風格,除了宗教用途,也兼可躲避禦敵。

遺址現場目前出土文物相當豐富,歷史跨度極長,除了挖掘推測身分爲當時來臺傳教士的歐洲人遺骸,還有平埔族巴賽人孩童甕棺,物件包括荷西時期金屬十字架及金屬帶扣和鈕釦、清代房舍殘跡與瓷器、日式舊酒瓶,文化地層有距今400至2000年前鐵器時代十三行文化的鍊鐵爐壁殘件,以及距今3000年前圓山文化的素面紅陶殘片、玉錛等;臺大教授鮑曉鷗等人研究則指出,和平島考古遺址可發現,當地人類活動始於距今4500-3500 年前的訊塘埔文化。

這座西方宗教來臺傳教歷史具有特殊意義的教堂,數百年間除了遭逢多次戰亂受損,後來日本造船廠員工宿舍直接建在教堂基礎上,考古團隊挖掘出當年日式磚砌方型結構的三格標準化糞池,在石材基石上特別顯眼,戰後還長年隱身臺灣國際造船(臺船)基隆廠停車場下,堪稱命運多舛。 如今遺址重見天日,雖然全貌不可得,但透過出土遺構,配合專屬APP增擴實境、現場玻璃眺望板融合繪本圖文、語音導聆等設施,仍可略窺基隆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