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音:政府應積極加速AI產業應用 提升全民生產力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1次經濟顧問會議,邀請臺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後)進行專題演講。記者曾學仁/攝影

前臺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3日指出, 政府應積極輔導在各個產業中,有領域知識的AI應用服務公司,加速 AI 在各個中小型產業的應用,建立應用AI的管理方法,和商業模式,提升全民的生產力。臺積電也在早前就已經開始發展,希望未來臺灣在未來發展也要注重創新。

行政院今日召開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身爲共同召集人的劉德音也進行了專題演講,他表示,自己非常有幸在90年初後的30年都待在臺灣,正好遇上臺灣經濟發展很快的階段,臺積電也觀察到整個產業,做了很多事情都很成功、也有失敗,在座各位也已經在臺灣經營了4、50年,因此跟他自己也會有相同感受,今天也只是希望能拋磚引玉,讓臺灣可以繼續發展。

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劉德音說,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1987年成立臺積電,當時他也說,看到臺灣當地的工程師、作業員都相當有紀律性,除了紀律性,臺灣工程師的素質也非常高,包括研發等,這也是臺灣的優勢。

另外,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劉德音說,當時科學園區設置之際就建置了單一窗口,最近臺積電到美國設廠,就面臨到沒有單一窗口的痛苦,臺灣真正的優勢,其實臺灣這個優勢後來被新加坡被中國大陸被很多國家都正向效仿,另外臺灣上下游協力廠商的投入,這也是臺積電今天能夠成功的關鍵。

不過臺灣也有劣勢,劉德音說,臺灣的市場就是,畢竟臺灣市場相當小,因此臺灣應該要以世界爲市場,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公司遲早會有很多限制。

劉德音也說,半導體之所以能在臺灣成功,就是因爲科技業必須要不斷升級跟創新,很多國家想效仿臺灣,甚至來偷取技術,但這也是沒有用,因爲兩年後又會不一樣,因此持續創新最重要的關鍵之一,臺積電就是不斷古禮員工與社會結合,因爲在社會中到價值後,他能跟工作結合,讓他自己感到驕傲。

對於推動臺灣經濟發展,劉德音說,推動臺灣經濟發展,應該看清楚臺灣經濟發展的相對優勢與相對劣勢。利用臺灣的相對優勢,發展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在世界各個重要產業鏈中,發展關鍵元件的設計與生產製造 。例如在半導體產業、太空產業、綠能產業、電動車產業、資料庫產業、生技產業等的產業鏈中,發展能不斷創新的關鍵元件。

劉德音也提到,臺灣本地的市場太小,產品想要有大的發展潛力,一開始就要以世界市場爲目標,是代工或是品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該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其市場的大小。

此外,加強臺灣成功產業的生態系統,劉德音說,臺灣許多成功的產業都歸因於有高度彈性的協力廠商的投入,共同發揮整體的競爭力,這也是臺灣特有的工程師文化,交通運輸,資通網路,以及公私協力的能力,是建立產業生態系的優勢。

不過,劉德音也提醒,「希望大家不要活在過去,覺得以前的事情就很驕傲,更應該要注意到我們領先的人,進步的速度是不是比追趕人的進步的速度要大,這纔是真正的領先,不然只是暫時的領先而已」。

此外,劉德音也提到,政府應該要着重在建立產業生態系,生態系統幾乎是社交媒體最常見的,像是Facebook、NVIDIA都是着重在建立一個生態系,臺灣也應該要着重在此。

另外對於要如何提升臺灣經濟活動,劉德音則說,需要仰賴人民的身心健康,好奇心,與創新活力,其實這也是中國大陸目前遇到的困境,就是在面對任何議題的時候都不要被受限,但臺灣目前也有一點面臨這樣的危險,臺灣在面臨任何議題時,都不要匡在一個框框裡,像是親中、親美等,不應把臺灣匡在某一個框架之中,要讓臺灣強大起來應該需要透過充分討論,這樣才能讓臺灣越來越好的方法。

劉德音說,近年來 AI 技術在產業的應用是各國產業升級新的契機。政府應積極輔導在各個產業中,有領域知識的 AI 應用服務公司,加速 AI 在各個中小型產業的應用,建立應用 AI 的管理方法,和商業模式,提升全民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