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識教育邀你來學地理啦!地殼和地殼運動專題知識講解
高起本的文史類專業考生,還需要學習地理歷史的相關內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理學科中,地殼和地殼運動的相關知識~
地球的內部圈層
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在地球內部呈有規律的變化,把地球內部劃分爲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一) 地殼
地殼是指地面以下很薄的一層固體外殼。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爲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爲33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厚度可達60~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爲6千米。
地殼中有90多種自然存在的化學元素,其中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8種元素的含量,佔地殼總重量的97.1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約佔地殼總含量的1/2;其次是硅,佔1/4強。
(二) 地幔
這一層介於地殼和地核之間,所以又叫做中間層。深度從地下5—10千米至2900千米。這一層也是固態。主要物質成分爲鐵鎂的硅酸鹽類。地幔上部(約地下60—250千米至400千米)存在一個軟流層,一般認爲這裡可能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地殼和地幔的軟流層以上,是由岩石組成的,合稱爲岩石圈。
(三) 地核
從2900千米以下到地球核心部分,爲地核。地下2900—5000千米深處,叫做外核,外核的物質接近液體,橫波不能通過。5000千米以下的內核,則爲固態。地核部分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表形態
(一) 陸地地形的種類
陸地地形可分爲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類。山地的絕對高度大於500米,頂部高聳,坡度很陡,溝谷幽深。山地綿延很長,並有一定走向的,叫做山脈。丘陵的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100米,地勢起伏,坡度較緩。
高原的絕對高度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頂面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平原的絕對高度大多在200米以下,地面廣闊平坦,起伏很小。盆地的周圍高而中間低,內部是平地或丘陵。
(二) 海底地形的種類
海底地形通常分爲大陸架,大陸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地帶,一般深度不大,坡度平緩。目前開發海洋資源,主要在大陸架上。
大陸坡是大陸架向大洋深處急劇變陡的部分,深度約200—2500米。大陸坡以下是大洋底。這裡分佈有海嶺、洋盆、海溝等。
地球的內部圈層
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等。
地殼運動:指地殼受內力作用的影響而產生變位或變形的運動。地殼運動有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兩種基本形式。水平運動指組成地殼的岩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岩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
升降運動指組成地殼的岩層作垂直於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即上升或下降運動。它使岩層表現爲隆起或凹陷,從而引起地勢的高低起伏和海陸的變遷。
岩漿活動:指源於上地幔呈熔融狀態的岩漿,由於壓力和溫度的變化所產生的運移過程。岩漿活動可以分爲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
變質作用:由於物理和化學條件的改變而使地殼中原有的岩石發生變化,轉變成爲新岩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