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指導教授超神 1年收30個學生 學者:有分身才行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涉及抄襲,進一步掀起學術界的風波。(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在中華大學的指導教授賀力行30年來指導473位碩博士生,平均一年約16人,最高曾達30人。學者表示,教授每年指導3至5個學生已是極限,若指導10人則自己將面臨「分身乏術」,1年指導30人,那有分身才做得到。

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說,一個教授若是要仔細去看學生的論文,每年指導5個學生已經很辛苦,因爲有的學生中文不好、英文也不通,指導教授管控學生的論文品質,真的很花時間。一個教授每年可以收30個學生,那應該是完全讓學生做自己的,教授最後只在論文上簽名,就讓學生畢業了,沒有指導。

文化大學大傳系主任王翔鬱說,國內研究所每年只招10至30個學生,每個老師約會指導3至5人,他知道有頂尖大學的教授,每年指導的學生最多2人。因此,若一個老師每年指導10個學生,自己可能會分身乏術,如果指導30人,那是很恐怖的事,「有分身才能做到」。

「認真指導研究生,比教學還累。」王翔鬱說,老師指導研究生,必須協助找到研究題目,然後還要時常和他們開會,有時討論要一整個下午,這花很多心力,因此每年無法收太多學生。

王翔鬱以幾位科技部長爲例,張善政指導47人、徐爵民26人、楊弘敦68人、陳良基191人、吳政忠104人,這5人一生指導的學生總和不過436人,賀力行竟然1人30年就指導了473人,已經到「1人抵1所」、「1人抵1院」的程度,實在不合邏輯。他推測,賀力行應該是以學生帶學生的方式來產製論文,不是自己真的有認真指導。

教育部表示,各系所領域與專業特性有所不同,且博士與碩士論文指導工作亦有所差異,大學教授指導學生論文篇數,應在兼顧學術要求及指導品質下爲之;學校也應積極強化學位論文品保及指導教授課責機制,以維學術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