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良法、良機護航 在田野好“豐”光裡看農業發展“未來式”

(原標題:良種、良法、良機護航 在田野好“豐”光裡看農業發展“未來式”)

央視網消息:遼寧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地之一,眼下全省秋糧收穫進度已超90%。水稻作爲遼寧的第二大糧食作物,今年全省耕種面積超過750萬畝。如今的水稻不僅在產量上實現了穩中有增,品種的發展也呈現出多樣化、優質化的特點。

這是瀋陽市甦家屯區的8000畝高標準農田,最近,這裡的44個水稻新品種陸續收割。這些新品種集合了遼寧省內十幾家科研機構最新的育種成果。

這44個水稻新品種中,包括高產抗病品種、雜交稻和優質高食味品種。這些品種在常規雜交育種的基礎上,融合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生物育種新技術,不僅提高了選育效率,對水稻產量、抗性以及品質提升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於稻米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

遼寧省水稻種植除了依託廣闊肥沃的黑土地自然優勢,糧種的更新發展在穩產增長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通過良種良法科學結合,不斷挖掘水稻品種的增產潛力。據統計,2023年遼寧省水稻單產爲550公斤,總產超410萬噸。

遼寧:產業鏈不斷延伸 打造水稻循環經濟新模式

隨着水稻產量的提升,其相關產業鏈也在探索中不斷延伸。盤錦市作爲遼寧省水稻主產區之一,今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佔糧食作物的九成以上。在這裡,優質的稻穀不僅可以化身爲品牌大米,還能衍生出稻米油、白炭黑等高附加值產品,通過對稻穀的精深加工,實現了水稻循環經濟新模式。

傳統粗放型水稻加工是以製取大米爲主要目標,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米糠等副產品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稻殼隨意拋撒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是一道難題。這是盤錦市的一家稻米深加工企業,車間裡排滿了用於提煉稻米油的生產設備。

此外,在稻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稻殼,如今也實現了不出廠區就可以被有效利用。

盤錦市某稻米深加工企業負責人況衝稱:“通過自主研發,將稻殼作爲原料進行充分燃燒,爲廠區提供配套的蒸汽,並實現餘量上網。企業羣全年可以自產蒸汽18萬噸,年加工產出的發電量是1200萬千瓦時。”

那麼,稻殼燃燒後產生的稻殼灰如何處理,這也是水稻循環經濟中難以突破的環節。普通稻殼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在14%至20%左右,燃燒後產生的稻殼灰二氧化硅含量會提升到80%以上,這對白炭黑的提取具有重要價值。白炭黑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橡膠補強劑以及飼料的載體添加劑。

況衝稱:“我們首次創新地使用了可再生的稻殼原料生產白炭黑,替代了傳統的礦砂原白炭黑,解決了水稻循環經濟最難解決的一環——固體廢物的排放問題,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記者從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目前全省從事水稻加工規上企業和合作社超400家,加工產品以稻米爲主,加工鏈條向稻殼、碎米、米糠的綜合利用延伸發展。

陝西彬州:農機“加速”秋收 新品種新技術保豐收

從9月下旬開始,陝西彬州市的玉米就開始收割,目前已進入最後的關鍵收割期了。今年的收成如何?有什麼新技術?一起去看看。

在陝西彬州太峪鎮,收割機正在抓緊時間搶收玉米。

玉米連稈帶穗被捲入收割機中,金黃色的玉米顆粒很快就從輸送管裡傾瀉而出。今年,當地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推廣玉米機收、秸稈粉碎還田“一條龍”作業。

爲了提高當地農業機械化水平,彬州市農機推廣中心組織了本地80多臺農機,並跨區調配了200多臺作業農機具參與玉米收割工作。

彬州市山坡地塊較多,地形相對複雜,爲了保障玉米豐產豐收,當地從種子開始,通過試驗、鑑定和評價玉米新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等綜合性狀,篩選出最適合當地種植的玉米品種。

今年,當地種植玉米13.87萬畝,目前已收穫了13萬多畝,預計10月底能全面完成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