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商標拍賣背後:味精王國已崩塌 產業發展受限

(原標題:“蓮花商標拍賣背後:味精王國已崩塌 產業發展受限)

近日,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悄然出現了一組“蓮花系”商標,讓在市場上沉寂已久的蓮花味精再一次進入大衆視野

作爲幾代人的味蕾記憶,蓮花牌味精曾爲老百姓廚房烹飪“標配”,然而隨着產品締造者河南省蓮花味精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蓮花集團”)陷入發展困境,蓮花味精的市場已被其他品牌蠶食。

追溯起來,蓮花集團掌控的上市公司蓮花味精亦是命途多舛,先是發展陷入停滯,接着被資本玩家操控,一度拋棄味精主業。最終經法院重整,新實控人入主,逐漸迴歸味精主業。但經過多年折騰後,蓮花味精“一哥”地位早已不保,行業進入巨頭割據時代。

公開拍賣商標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拍賣標的共計24個,起拍價格從82.29萬至658.29萬元不等,據拍賣網站公佈的《無形資產-商標資產評估明細表》,24個商標的評估價累計達到8228.63萬元(評估基準日:2020年12月31日)。

拍賣信息顯示,這24起拍賣的拍品所有人均爲蓮花集團,拍賣將由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時間爲8月4日10時至8月5日10時,倒計時20余天。

公開資料顯示,蓮花集團曾是全國最大的味精生產出口基地。主導產品“蓮花”牌味精,在中國味精行業率先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高峰時期出口量佔全國年味精出口總量的80%以上。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1998年到2002年,是蓮花集團的急速膨脹期,上馬衆多的項目,涉獵更多的行業。2002年到2004年,蓮花集團處於衰退期,味精行業競爭激烈,新項目並未產生收益,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

2005年至2007年,蓮花集團進入調整期,開始逐步甩包袱,調整公司發展戰略,將虧損嚴重的下屬企業逐步分離。此後,蓮花集團逐步淡出公衆視野。

熟悉蓮花品牌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蓮花集團已陷入債務困局,目前該公司還有價值的資產或許已不多,商標等無形資產位列其中。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蓮花”系列商標中,許多商標是在公司鼎盛時期(2000年左右)申請,也有不少商標則是申請於前幾年。

比如,註冊號爲11052640的“蓮花”商標,申請日期在2012年6月,使用商品爲“啤酒、水(飲料)、礦泉水(飲料)、蘇打水等”,評估價值329.15萬元。

註冊號爲15807909的“蓮花尚品”商標,申請日期爲2014年11月,使用商品爲“茶、茶飲料、方便麪、食用澱粉等”,評估價值658萬元;註冊號爲19207285的“蓮花尚品”商標,申請日期在2016年3月,使用商品爲“食鹽、醬油、醋、調味品,以穀物爲主的零食小吃等”,評估價值658萬元。

“這說明蓮花集團還是很注重商標問題,在公司已無生產工廠、產線等固定資產之後,無形資產或許可起到商業價值的作用。”一位熟悉商業品牌的行業人士認爲。

不過,“蓮花”系列商標此次待出讓,似乎並未吸引過多關注。截至7月10日晚間,24個商標尚未有人報名參加競拍,除了“蓮花”商標(十二)、“蓮花尚品”商標(一)分別有700多次、400多次圍觀之外,其餘單個商標的圍觀次數僅有100至200多次不等。

根據阿里拍賣的競買公告諮詢、展示看樣的時間與方式爲自2021年7月5日起至2021年7月30日16時止接受諮詢(雙休日除外),有意者可與委託法院聯繫統一安排看樣。

第一財經記者以買家身份聯繫法院方面,對方表示,此次拍賣須知和拍賣公告已記載頗爲詳細,具體可以查看,“你能否拿(拍)到還不一定,全國人民都可以競拍。”

“或許此次即將拍賣的‘蓮花’系列商標已被人看中,潛在買家已經出現,不然不會這麼突然進行公開拍賣。”一位食品行業分析人士猜測。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修蛟則認爲,此次商標亦有遭遇流拍的可能。

曾經的“味精大戶”

“我們早已從蓮花集團下崗離職了,目前自己單獨從事味精產業。”7月8日,在河南周口市經營味精產業的李剛劉芳夫婦二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李氏夫婦均系原蓮花集團員工,從2006年工廠離職之後,出來繼續從事味精產業,至今在當地已小有規模。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周口當地人士獲悉,他們許多人已不再關心蓮花集團的事情,直到最近看新聞才知道“蓮花”商標即將被拍賣。

在土生土長的項城人李剛的記憶中,蓮花集團二十多年的發展,可謂跌宕起伏,經歷了從一家縣城小廠,到世界第一的飛速跨越,繼而遭遇行業洗牌、業績下滑,以及數不清的債務糾葛。

在蓮花集團的發展史上,“味精大王”李懷清是一位始終繞不過去的人物。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較低,家庭廚房對於味精的需求強烈。蓮花集團的前身是河南周口地區味精廠,創立於1983年,系一家縣辦企業,當時李懷清接手之際,味精廠僅年產量400噸。

在李懷清與員工們的共同努力下,蓮花集團得到飛速發展,1988年,產量達到7200噸,實現利稅3000萬元,成爲同行業屈指可數的企業之一,並奠定了行業地位。至1997年左右,蓮花集團味精產能達年產12萬噸,系中國最大的味精生產與出口企業,味精產量從1983年的400噸上升到1997年的12萬噸,產值由1983年的945萬元增至1997年的22.30億元。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3.4%。

李剛回憶道,1997年、1998年是蓮花集團的“高光時刻”,那時候公司效益好,很多人願意來公司上班。

1998年,李懷清帶領蓮花味精IPO,發行1億股,每股發行價7.01元,實際募集資金總額6.8億元,蓮花集團持有上市公司發行後66.67%的股權。在公司的招股書上,蓮花味精提醒,公司存在大股東控制的風險,蓮花集團具有對本公司經營決策和人事的控制權,其決策會對公司的整體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蓮花味精上市後,處處受到蓮花集團的影響。綜合招股書以及上市後的多份年報,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蓮花集團成爲當地政府重要的“錢袋子”,過多地承擔了各種責任,導致自身攤子鋪得太大,企業不堪重負。

經過幾年的發展,蓮花集團產業早已不再僅限於味精產業,而是形成以生產蓮花牌味精爲主,涉及食品,以及化工、飼料、包裝、彩印等行業的多元化大型國有獨資企業。

當時的味精行業競爭激烈。“公司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市場趨於飽和,行業競爭加劇。公司面對原料價格上漲和市場上味精價格下降的不利局面。”蓮花味精在其2000年的年報中稱。

2003年,蓮花味精出現自1998年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全年淨虧損1.5億元。2004年10月,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紙函告,揭開了蓮花集團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事實。譴責公告稱,蓮花味精自2004年1月至6月間向蓮花集團及其子公司累計提供資金約13.93億元,佔6月末公司淨資產的74.75%。到2004年底,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仍然高達10.73億元。

“蓮花現在面臨五大問題:體制問題、機制問題、管理問題、技術問題和資金問題。”彼時,蓮花股份一位中層人士告訴媒體稱。

2004年,項城市成立了蓮花國資監管、清欠、改制三個領導小組。李懷清辭去蓮花集團董事長之職,由政府派來的官員繼任。

2005年到2007年,蓮花味精調整公司發展戰略,將虧損嚴重的下屬企業逐步分離出去。李剛和劉芳就是在這一企業改制的過程中,下崗自主創業的。

2009年12月,因蓮花集團與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下稱“河南農開”)雙方的債務糾紛,蓮花集團以所持有的公司5400萬股股份抵償給河南農開,蓮花集團不再對蓮花味精擁有控制權。此後,蓮花集團陸續轉讓公司股票,2013年3月至今,蓮花集團未再持有蓮花味精股票,與上市公司再無關聯關係

蓮花健康於7月9日專門發佈澄清公告表示,“蓮花集團拍賣方與本公司無關聯關係。”

昔日輝煌不再

雖然如今的蓮花健康已迴歸味精主業,然而這十幾年來,中國的味精行業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巨頭割據,市場行情逐步下行,競爭更爲激烈。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自河南農開入主後,蓮花味精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2010年到2014年,分別實現營收26.98億元、27.62億元、25.43億元、21.57億元、20.05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0.18億元、-4.59億元、0.37億元、-3.26億元、0.24億元,保持着一年小賺、一年大虧的節奏。扣非淨利潤則連續5年皆虧損。

除了公司自身經營不善之外,與行業亦有關係。早在11年前,味精行業的過剩危機已經顯現:2010年的數據顯示,當年國內味精的產量已達到256萬噸,而每年味精消費量僅有140萬噸。

自2012年之後,味精行業供大於求的趨勢更爲明顯,產能相對過剩。2013年7月,工信部對外公告了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名單,以味精爲主營產品的老牌企業蓮花味精名列其中,被淘汰的8萬噸味精生產線1條。

2014年12月,資本玩家夏建統通過浙江睿康投資有限公司受讓蓮花味精10.36%股權,並與其他股東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夏建統成爲蓮花味精實際控制人。

夏建統入主後,蓮花味精由味精主業向智慧農業和大健康領域轉型,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爲“蓮花健康”,並提出了公司未來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隨後拋出定增等系列公告,股價振幅較大。夏建統質押股權之後,股權被全部凍結。

2019年12月,經司法重整後的蓮花健康控股股東變更爲蕪湖市蓮泰投資管理中心,李厚文成爲公司實際控制人。此後,蓮花健康的主營業務重新回到以味精、雞精主導的食品行業。

2019年、2020年,蓮花健康分別實現營收17.03億元、16.55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0.69億元、0.74億元,成功摘掉*ST帽子,生產經營重回持續發展軌道。

然而,如今的味精行業早已不是過去蓮花味精一統江湖的時代。2002年以來中國味精行業市場競爭加劇、政策趨嚴,行業先後經歷了多次整合。經過深度整合,2020年中國具有生產能力的味精企業剩餘6家,行業集中度達到80%。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味精市場逐漸發展成熟,行業格局也逐漸穩定,阜豐集團(00546.HK)、梅花生物(600873.SH)、寧夏伊品生物以及蓮花健康系我國幾大味精生產企業。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近年來,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以及業績來說,蓮花健康的“老大哥”地位不保,遠不及阜豐集團。

2019年、2020年,蓮花健康分別銷售味精12.28萬噸、11.76萬噸;同期,阜豐集團味精銷量111.51萬噸、116.19萬噸。2019年、2020年,阜豐集團分別實現營收77.44億元、71.92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年來,受原材料、能源供應量以及環保要求等限制,我國味精行業產能逐漸從華東、華南等地區向中西部等地區轉移,區域集中度逐漸提升。比如阜豐集團的多個生產、銷售味精的子公司,位於內蒙古陝西等地,即內蒙古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位於陝西的寶雞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同時,受制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味精售價難以提升,並且在去年疫情影響下,食品行業及餐飲行業需求減弱,味精價格出現同比下跌。

“味精的平均售價由2019年的每噸約人民幣6941元下降10.8%至2020年的每噸約6190元。”阜豐集團稱,由於市場疲弱,儘管主要原材料(尤其是玉米顆粒)的成本不斷上漲,但味精的平均售價仍無法提高,“對我們的整體表現帶來負面影響。”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在飲食上有了更高的追求,第三代調味品的出現,抓住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通過宣傳推廣上“褒己貶異”、引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做法,迅速贏得消費者的喜愛,瓜分傳統味精行業的消費者市場份額,也衝擊着味精生產企業的生存發展。

“蓮花味精的整體發展,印證了中國味精行業由盛到衰的一個過程,在消費不斷升級和行業不斷創新升級迭代之中,味精行業進入日落西山的節點。”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文中李剛、劉芳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