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教改卅年走歪,還要把問題丟給下一代?

李遠哲今年年初出版口述回憶錄「返鄉記」,詳述他返臺卅年的心路歷程。教改會總共只有2年的壽命,「返鄉記」談教改會的篇幅卻佔了40頁、將近六分之一的篇幅,可見李遠哲對於這段歷史始終耿耿於懷。 圖/允晨提供

從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大遊行」迄今,臺灣教改正好滿卅年。卅年來教改爭議不斷:廣設高中大學的結果,「大學生滿街跑」已成教改失敗的同義詞;到今年七月,將有十五所大專關門走入歷史。少子化的衝擊,造成私立大學的倒閉潮,並向下延伸到高中職。「忙、茫、盲」的教改,並未打倒升學主義,也沒讓學習減壓,反而加深社會的不公義。教改卅年,數起來是一把辛酸淚。

當年擔任教改會召集人的李遠哲,近日率先出書卸責,稱「碩博士滿街跑不是我的錯,廣設大學跟我無關」,把責任推給教育部前部長吳京和故總統李登輝。這種態度,證明廣設大學政策徹底失敗。當年教改目的在「打倒聯考」,但廢了聯招,卻未讓高中生壓力減少;一改再改的升學方案也未「消滅明星學校」,反而讓許多標舉「升學保證」的私校更受歡迎。此外,高中學習歷程設計造成學校活動社團消滅,補習班旗幟越張越熾;人們期待的「多元平均發展」,反而淪爲更機巧的升學「技能設計」。

事實上,聯招再怎麼受到詬病,公平性未曾受到挑戰;但教改後的諸多升學方案,卻引發更多公平性的質疑,包括「貧窮世襲」。根據研究統計,富人小孩進臺大機率是窮人的六倍,而頂大學生家戶所得遠高於私校,在在說明教改無助社會階級流動,反而造成更大的不公。多元升學和繁星等方案,未能實質照顧到弱勢學生,反成爲中低階層家庭逆轉命運的障礙。

廣設大學結果,造成了學習縮水及學歷貶值,大學畢業生低薪化。更糟的是,破壞了過去技職體系的尊嚴和完整,對技職教育造成重擊。就連當年主張廣設大學的學者也承認,輕率放任專科和技術學院升格,是最民粹、最廉價的變革手段,卻也造成大學教育的崩壞。許多新校爲爭取學生市場,搶設成本較低的人文學科,捨棄傳統技職培訓,破壞技職教育的根本。高等教育快速下墜,甚至波及大學研發與師資培育,使我國大學教育品質和國外大學差距越來越大,根本就一場國家災難。但在一片鬆綁的呼聲中,無人敢逆勢說真話。

在教材變革路上,有過讓學生數學能力下降的「建構式數學教學」,有倉促上路的「九年一貫課綱」,有所謂「一綱多本」錯誤百多的教科書開放。廢除聯考改爲基測,方案年年在變,家長年年面對教改新招簡直無所適從。不安的教育現場,不時有學生扛不住壓力而自殘自傷的事件,更屢見流浪教師找不到教職,代課老師屢遭欺侮霸凌。教改帶來校園師生關係的新緊張,卻鮮少看到多元發展、適性適所的幸福教育現場。卅年來的亂象,年年有人檢討,教育當局卻聽而不聞,沒有人肯面對錯誤政策作出修改,一路因循下去。

更可議的是,教改不僅誤判了社會少子化的發展,也跟不上科技時代變遷的腳步。政策上死抱着傳統美製系所分科思維,跟不上數位時代的教育思維,當然和國外教育進程越拉越遠。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與教學人才缺乏,公私立大學追求營運打平已屬不易,遑論追求卓越。尤其,教育部不僅抱殘守缺,還霸住教育資源不放,教育哪看得到曙光?翻過教改卅年的蒼白一頁,臺灣賠上的是一整個世代的精神和氣質。

當年的教改先鋒如李遠哲,也不得不承認當年意氣風發的孟浪主張已告失敗。這部失控的教改列車,如今要怎麼調整方向,請勿再蒙着眼睛瞎搞。若再昧於現實,賠上的將是臺灣新世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