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飛:面對海外市場 中國品牌要做多種應對準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3月17日報道 3月15日-1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論壇以“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爲主題,分別就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新形勢、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新路徑、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新方向、車城融合發展新策略、動力電池產業創新、大算力、大模型、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及汽車市場與消費新變化等多個話題展開深度討論。
3月17日,在市場與消費論壇,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表示,中國電動化趨勢不可逆,在剛剛過去的上個禮拜,單週新能源滲透率已經接近48%,預計單週新能源滲透率很快將超過50%,並極有可能在三季度、最晚不會超過四季度,單月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
“大家可能關注到歐洲廠家表態、行業表態、美國表態等,是不是中國跑得太快了,你看人家海外不太看好,各有各的情況、各有各的想法,我覺得中國市場趨勢已經不可抵擋,也是不可逆轉。”
他提到,這兩年中國品牌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其實海外的量纔剛剛開始,還沒怎麼開幹,國外已經風聲鶴唳了,但不管未來海外地緣政治方方面面如何,中國品牌也會堅定走下去,但同時也要做很多應對準備。”
對於國內市場,他表示,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就是在向合資燃油車要份額,而能否致勝(參數丨圖片)關鍵體現在兩個因素:第一是技術,要鞏固和擴大技術優勢;另一個是規模化和全產業鏈優勢。“今年剛開始,我們說電比油低,爲什麼能做到這一點?整個行業覺得很不可想象。第一是規模化效應,第二是全產業鏈,我們從上游的電池、電機、電控到下游的金融保險包括到部分品牌的直營,都會爲戰略性做一個整體支持。”
此外,李雲飛表示,市場競爭中“卷”很正常,比如卷技術、卷產品、卷營銷、卷服務,甚至卷價格,但如果卷“下線”,沒有底線,搞一些黑動作,很多時候是違法違規的。“所以我們建議不要黑手,我們要多攜手,比亞迪也倡議,更多的中國汽車品牌我們一起,要攜手,要共同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減):
我分享的主題是“以顛覆性技術打造世界級品牌”。
首先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連續15年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就是我們在中國的大市場和內循環的體系中,中國市場是最大的,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基礎。因爲我們就靠我們自己,靠中國這麼大的人口、經濟的發展、這麼大的市場。
另外,同時在出口方面,中國在去年超過了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我覺得這個也是很了不起的。
同時我們也在中國本土市場,左邊的(PPT)是中國汽車品牌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加在一起的市場佔有率,以前最低時候我記得30%多,那個時候我記得整個行業包括媒體端對中國汽車品牌捏了一把汗,因爲上一波高的時候大概40%多,但是後來連續跌了將近兩三年,最低到30%多。那個時候行業很悲觀,媒體對中國品牌也很操心,中國品牌在那個時候也在起勢,也在聚力。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從30%、40%多到50%多,今年2月份中國汽車品牌單月佔有率超過60%,這是過去這麼多年無論是廣汽、上汽、東風還是吉利、長城、比亞迪,還有很多中國品牌一起,因爲我們的產品從設計上、外觀上越來越好,從配置上越來越好,從價格上越來越親民,從客戶的體驗上越來越好,所以以前的話,車如果是看品牌的話,我覺得現在看的就是技術、看的是體驗。在中國市場,我一直有個觀點,相比較中國的地產行業,中國汽車行業是最對得起中國老百姓的,產品又好、價格又好、服務又好。
另外一方面,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佔有率也是非常的高,80%多,如果說未來經過幾年的發展,在中國市場完全實現了油轉電的情況下,那個時候在中國市場、中國品牌的佔有率更高,右邊這張圖(PPT)。
還有一個是中國的電動化趨勢已經不可逆了,大家可能關注到歐洲廠家表態、行業表態、美國表態等等,是不是中國跑的太快了,你看人家海外不太看好,各有各的情況、各有各的想法,但是我覺得中國市場趨勢已經不可抵擋也是不可逆轉。單月滲透率在去年年底超過40%,在剛剛過去的上個禮拜,單週新能源滲透率已經接近48%,我們預計很快單週的新能源滲透率會超過50%。今年年內極有可能在三季度,最晚不會超過四季度,單月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
另外一方面,中國也成爲了新能源汽車的強國,無論是從全球範圍內的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還是動力電池全球的佔比,還是新能源汽車的專利公開數,中國品牌都是無可厚非的。從供應到市場、到專利再到產銷規模,所以可能大家看到,中國品牌、中國新能源這兩年也在加速出海。其實海外量也纔剛剛開始,還沒怎麼開幹國外已經風聲鶴唳了,但不管未來幾年海外地緣政治方方面面如何,中國品牌也會堅定的走下去,但是同時也要做很多應對準備。
當下我們企業、行業應該如何趁勢而上。
國內市場,致勝的關鍵體現在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技術,要鞏固和擴大我們的技術優勢。中國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在全球範圍內全面領先,電池、電機、電控、IGBT包括整車製造等等。以比亞迪爲例,我們整個集團有70多萬員工,研發人員大概有9萬多人,每年投300多億,我們有一整套的技術、專利都會賦能我們的產品,我們有龐大的技術池,會根據市場的情況、產品的需要撈出來搭載和應用在我們的車型和品牌上,形成我們產品和品牌的差異化;另外一個國內市場致勝關鍵是規模化和全產業鏈優勢,大家可以看看在2022年以前電動車比燃油車貴,去年的時候比亞迪推出冠軍版,油電同價;今年我們剛開始電比油低,我們爲什麼能做到這一點?整個行業覺得很不可想象。我們就兩個,第一是規模化效應,第二是全產業鏈,我們從上游的電池、電機、電控到下游的金融保險包括到部分品牌的直營,都會爲戰略性做一個整體的支持。
所以在中國市場是向合資燃油車要份額。
我想說一下中國走向海外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百年前大家都知道沿海很多省份很多人下南洋,身無分文,就人下南洋,在當地就這樣一步步做起來。到現在已經三代、四代,我們在東南亞很多的經銷商會面,整個會議室坐幾十號人,一看跟在國內開會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都是華人面孔。我們講中國話、普通話他們都聽得懂,都是我們最早下南洋的華人的第四代、第五代,很了不起,他們在東南亞的這些國家現在已經在當地的經濟、社會裡面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人哪怕過去時候身無分文,但是中國人勤勞、中國人智慧、中國人重視教育、重視下一代,所以都會逐漸發展起來;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我們的代工,勞動力輸出;第三個階段就是現階段各行各業,比如中國汽車的技術和品牌出海。
我們在海外,剛纔幾位老總也講了,最近幾年要加速出海,我們在海外有很多基地。去年我們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在中國品牌內排第一,增速很快。我們在海外的商用車業務做了十幾年,但是海外乘用車業務才做了兩年多不到三年,增速比較快。現在我們在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我們乘用車的身影。
雖然我們在海外去年銷量是20多萬臺,但在中國的汽車出口裡面應該是第二梯隊,第一梯隊是上汽、奇瑞做的真不錯。第二梯隊像吉利、長城、比亞迪,二三十萬這個量級。現在我們在海外只有兩款產品,2024年還會投入更多的產品,同時還會有更多的經銷商網絡開業。我個人覺得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做的比較好的,歐洲有代表性的是大衆,美國是特斯拉,中國是比亞迪,從整體的規模來看,技術儲備、產品準備來看。對於海外的經銷網絡,特斯拉自己幹;大衆人家已經有完備的經銷商銷售網絡,有產品也是跟自己銷售網絡來幹;我們比亞迪這麼多技術、這麼多產品我們去海外,給這些行業top級的經銷商集團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在海外的經銷商基本上都是屬於這個國家和這個地區最頂級的經銷商集團,這樣也有利於我們渠道的拓展和當地銷售服務的支持。除了更多的產品、更多的渠道以外,我們在2024年還會有更多在海外的品牌營銷的動作和舉措。
另外一方面,我們除了中國的八大基地以外,我們在海外還有幾個基地陸續投產,我們打造自有的船隊,打通海外的物流,在未來三年6-7艘滾裝船投入市場、投入運營,不但爲比亞迪自己用,也會幫中國品牌在海外的物流方面提供協同和支持。
品牌的多樣化,中國的市場太大了,哪怕小比例的市場,大市場基礎下最終也是大市場,所以依託我們集團這麼多的技術,依託於中國市場多元化的需求,我們從大衆到豪華、家用到個性,我們全品牌的覆蓋,王朝、海洋、騰勢、仰望、方程豹,這些品牌在過去一兩年都獲得市場非常多的關注、市場的認可,可以說初戰告捷,但是還要紮紮實實做好技術、做好產品、做好服務。
另外比亞迪2024年攜手歐洲盃,成爲歐洲盃戰略合作伙伴,對歐洲盃來說第一次有中國品牌去成爲它的戰略合作伙伴;第二是第一次有新能源,因爲我們的上一屆是大衆,所以在官宣以後在歐洲還是引起了一定的轟動。但是不管怎麼樣一個是綠蔭賽道,一個是新能源,這個也有助於比亞迪和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認知和開拓。
另外一方面,提到2023年市場有個普通的共識,就是卷,卷的話很正常,市場競爭,但是如果是卷技術、卷產品、卷營銷、卷服務,甚至卷價格,我覺得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卷下線,沒有底線,搞一些黑的動作的話,我覺得其實講不講武德先放一邊,很多時候是違法違規的。所以我們建議不要黑手,我們要多攜手。所以我們比亞迪也倡議,更多的中國汽車品牌我們一起,要攜手,要共同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