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爲黨的理論創新開闢廣闊前景

(原標題:【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爲黨的理論創新開闢廣闊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爲黨的理論創新開闢了廣闊前景。”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黨的理論創新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我們要從現實邏輯、歷史邏輯和全球視野等多視角,深刻學習和領會,緊緊抓住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爲黨的理論創新所帶來的契機和前景,不斷開闢黨的理論創新新境界。

爲理論創新提供強勁實踐動力

從現實邏輯看,中國式現代化有利於新時代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和完成中心任務,爲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強勁的實踐動力。任何時代的理論創新都是爲解決時代主要矛盾和完成時代中心任務而展開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劃時代偉大理論,指導我們黨領導人民完成了武裝奪取政權和推進經濟建設這兩個劃時代的中心任務,成功解決了革命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和富起來。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全黨的中心任務也在發生變化,黨的理論創新首先表現爲善於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徵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並由此確立黨的中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的中心任務”。這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和全黨中心任務的確立符合基本國情的變化,切合當前實際。因此,圍繞解決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和完成這個中心任務而創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爲我們黨又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理論,贏得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引領新時代發生了變革性實踐,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望不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和拓展。

一個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和中心任務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經過一個時期,分若干個階段進行。新時代的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要解決過去長時期發展形成的主要矛盾和完成事關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國式現代化,也需要較長時間。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有更多的企盼。發展的不平衡在發展業態上和發展空間上都有新的表現。發展的不充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也有新表現。人民的需求、實踐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動力。可見,只要我們緊扣新時代新徵程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深入探析中國式現代化未知領域和解答新課題,進一步探索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黨的理論創新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實踐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創造性實踐又爲理論創新提供了不竭源泉。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彙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會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黨的理論創新就能不斷譜寫新篇章。

積澱歷史經驗開拓壯闊未來

從歷史邏輯看,中國式現代化爲黨的理論創新積澱了豐厚的歷史經驗,開拓了壯闊的未來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理論創新是歷史的產物,離開了歷史過程和對歷史規律的把握,理論就會成爲空中樓閣。在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和我們黨提出了建設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基本綱領,成功超越了近代以來對器物、政治、文化依次單項推進的“串聯式”現代化變革路徑,首次將政治、經濟、文化等現代化融爲一體,通過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這一大系統並聯推進。新中國的成立,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黨中央相繼提出並強力實施了“五年規劃”“四個現代化”等戰略,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並做了理論準備。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後來,鄧小平同志和黨中央針對當時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以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等特點,強調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和目標設定的務實性,逐漸用“小康”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等表述取代了此前部分提法,確立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並在實踐中穩步推進,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充滿新活力的體制保障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全面實施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各方面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黨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的飛躍,中國式現代化得到成功推進和全面拓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要闡述,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本質特徵以及當前和今後要處理好的重大關係,使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理論創新還包括對未來發展的科學思維和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原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規劃基礎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新的科學戰略安排,明確分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即在2035年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中國式現代化內涵更加具體,路徑更加清晰,目標更加現實。

可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不僅在百餘年黨史的演進中逐漸體系化和學理化,有着豐厚的歷史經驗和根基,還將隨着全面建設現代化的推進而繼續發展和完善,這正如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成功開闢正確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確立理論體系後,還獲得了長足發展一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必然,也是黨百餘年奮鬥史、新中國七十多年建設史、改革開放四十多年進行史、新時代十多年前進史的必然。可見,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底蘊深厚,經驗豐富,還前程似錦,潛力巨大,其理論創新是一座蘊含着無限富礦的寶藏,有待我們去深究和開掘。

爲世界創造現代化新理論

從全球視野看,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世界現代化新理論,展示了黨的理論創新的顯著優勢。有無特色,是理論創新的關鍵。而理論創新的前提是實踐創新,實踐特色是理論創新特色的基礎和來源。毛澤東思想源於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展的富有特色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革命實踐,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獨創性理論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源於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展的改革開放實踐,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獨創性理論概括。通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特色鮮明的實踐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都形成了新時代獨創性的經驗。這些獨創性經驗,在馬克思主義書本和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那裡都找不到,而是在幾代共產黨人奮鬥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依據中國基本國情、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新時代艱辛奮鬥而探索出來的實現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經驗積累和理論概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西方中心論”認爲,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和資本主義化,西方現代化之路是世界現代化的唯一道路。然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出場,實際上宣告了“現代化=西方化”迷思的破產,給世界現代化展示了一幅別樣的圖景,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不僅爲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厚實的滋生土壤,還提供了“中國化”“時代化”“本土化”“民族化”的養料。我們要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厚歷史積澱和光明的前程中,探究普遍與特殊、國際與國內、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特色的有機結合,在相互融合中,突出中國元素,總結中國經驗,努力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掌握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研究的話語權,引領世界現代化理論發展,拓展黨的理論創新空間,開闢黨的理論創新新境界。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闡釋及啓示研究”(22BDJ012)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杭州師範大學紀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