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的警語

(圖/本報系資料照)

綠營並非都是臺獨分子,也並非是無血無淚無感的冷漠偏激分子,從傾向綠營的網紅鐘明軒一番對中國大陸觀感的發言後,鍾明軒客觀說出自己的評價,爲何有越來越多的綠營人士願意就事論事看待中國,值得思考。

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日前建議,賴清德執政後,除延續蔡英文總統「自制、冷靜、不挑釁」原則外,可以考慮在維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前提下,進一步不斷向大陸人民及北京釋出善意,適度調整綠營「逢中必反」的基調,避免與中國民族主義對撞,共同穩定臺海形勢。

李文忠並主張賴政府應與在野黨分享部分權力,賴清德亦應參加今年6月的黃埔軍校百年校慶。這些綠營人士的表態,除了證明綠營人士不見得全部都是逢中必反牢不可破的頑固臺獨分子,更讓人欣慰的是臺灣朝野是有共識的空間,兩岸關係並不必然一定是對撞的情況,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仍有一絲的期望。

值得觀察的指標便是針對兩岸青年交流的態度,據媒體報導,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開記者會宣佈,應大陸方面邀請,馬前總統將於4月1日至11日訪問廣東、陝西、北京,會率領「大九學堂」學員一起前往,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出席祭黃帝陵祭典,同時訪問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讓兩岸青年進行交流。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及一個執政黨都不能成爲一言堂,否則這個國家、政府或是政黨因爲高度的同質性而失去反省創新及進步的空間,更談不上多元民主包容與尊重;李文忠從學生時代起一直就是可以溝通的民進黨員,具有反省能力;他在獲得權力與職位後,並沒有因爲要保護權位而換了位置換了腦袋,在綠營人士和綠媒充斥的時代中,李文忠的存在更顯得可貴及欣慰。

國民黨和民衆黨內也存在逢中必反人士,只是躲在整體較爲客觀理性的環境中;民進黨內多半是逢中必反人士,因此大家競相比看誰反中抗中,誰是正統的抗中?誰較爲激進抗中?這樣的氛圍使得民進黨內就事論事的理性聲音往往被壓抑,現在回想起來,蔡英文任內用的一些老藍男,似乎可以顯示沒有那麼綠,這或許就是蔡英文政府的用人與執政特色,綠歸綠,但有個限度,不會一面倒,走向偏激;失去民進黨改革及創新的原動力,民進黨執政後變得不太會選舉,有時搞不清楚民意的趨向,就是因爲太過意識形態的同質性,失去多元理性思辨的空間,使得變得越來越不像民進黨,與創黨初衷的理想性產生實際的落差。

兩岸緊不緊張?看看新聞中軍事所佔的比例;兩岸民間社會敵意有無升高,可以上網看看兩岸民衆的反應;一件小事都可能變成大事;若擦槍走火一發不可收拾;在野黨期許賴蕭新政府的效果絕對不如民進黨發自黨內的自我反省聲音,李文忠的發言希望不是唱黑白臉的雙簧戲,而是真的有感不要造成兩岸關係失控。

總之,的確如李文忠所言,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地理相近、經貿密切,兩岸人民目前都過着富足生活,盼兩岸都能珍惜今日的成就,雙向伸出友誼之手,表達善意交流合作。民進黨不放棄臺獨,兩岸很難有解的一天;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究竟該如何處理未來四年隨時有可能失控的局面呢?大陸當局又如何能在理性的決策下避免兩岸走上最壞的情況?這些都需要雙方來努力,期盼民進黨內李文忠之流能夠成爲主流的聲音,那麼兩岸失控情況就有可能避免。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