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雕像武漢揭幕惹衆怒,網友炮轟她算老幾?最新迴應來了

| 來科點譜

| 來科點譜

?——【·前言·】——?

在去年的7月5日,註定是個令人肝腸寸斷、滿懷遺憾的日子,

李玟,深陷抑鬱症的重重黑暗之中,竟然如此決絕,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儘管醫院調動了一切可能的資源,醫護人員們用盡全力去搶救,想要留住她的生命,可最終還是事與願違,

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她。

要知道的是,她可是

第一位在奧斯卡金像獎上唱歌的華人歌手

,這真是爲我國掙足了面子。

今年的6月15日,恰好是李玟出道30週年的紀念日,

而她卻無法親自見證這一重要時刻,爲了紀念她,人們

在武漢的墓園舉行了李玟銅像的揭幕儀式。

但隨之而來就出現了質疑的聲音,歌手李玟,她有什麼了不起的,爲什麼能在烈士陵園樹立雕像呢?

李玟雕像引爭議

華語樂壇的傳奇歌手李玟,她的音樂道路那是相當的光彩奪目,她

曾經被《時代》週刊稱讚爲“華人之光”。

在剛進入新世紀的時候,她就登上了國際舞臺,

憑藉着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以及特別出色的唱歌本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

然而令人無比遺憾和痛心的是,2023年7月5日,

長期飽受抑鬱症折磨的李玟,選擇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尋求解脫,終年48歲。

這一噩耗傳來,無數喜愛她的粉絲和樂迷都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這位曾經在全球都大放異彩、風光無限的超級巨星,就這樣突然去世,讓無數人不禁扼腕長嘆,深深痛惜。

值得着重說明的是,武漢這座英雄之城正是李玟的出生地,在2023年10月21日這一天,李玟的骨灰在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完成了安葬。

她的母親懷着滿心的悲切,期望能將女兒和已故丈夫的骨灰一同安葬,只爲達成這最後一次的

“見面”。

就在當天,

數不勝數的歌迷自發趕來爲偶像送別,

痛苦的聲音在周圍環繞,此情此景,實在令人動容不已,心痛難抑。

誰都未曾預料到,2024 年 6 月 15 日這一天,剛好是李玟出道整整 30 週年的紀念日,在相同的那個紀念公園裡,一座由頗負盛名的雕塑家悉心雕刻出來的李玟雕像,迎來了隆重的揭幕時刻。

真沒想到啊,來自全球的歌迷再一次自發地聚集到了一起,只是這一次,卻是如此令人心痛和遺憾,他們和李玟的親屬站在一起,只能用回憶來緬懷這位在音樂界留下璀璨光芒的傳奇人物。

而這場被視作對偶像最高禮遇的儀式卻在網上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不少網民質疑爲何要在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紀念英烈的公園內爲已故歌手立雕塑,認爲這是對烈士們的不敬。

一下子,有關紀念人物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標準,以及公共空間該如何使用的爭論在網上變得特別激烈,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英雄之城的紅色記憶

要理解這場爭議的本質,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這座紀念場所的獨特地位和意義。

石門峰紀念公園可以說是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很有標誌性的一個園區,這個園區主要分成了兩個大部分,

一個是安葬的區域,另一個是景觀的區域。

在景觀區域裡,聚集了好多處有着豐富紅色文化內涵的紀念場館,

比如辛亥革命紀念園,正是爲了

緬懷辛亥革命爆發的重要人物。

另外,

楚天將帥館也是極具重要意義的一處景觀,

自古以來,湖北便一直擁有

“將軍搖籃”

這一稱號。

在那瀰漫着硝煙的紅色革命歲月裡,

共計有 236 名開國將帥脫穎而出,

其數量在全國位居首位,而這座場館,正是爲了緬懷和紀念這些出生於湖北的開國元勳而精心建造的。

在武漢,還有抗戰紀念園、湖北軍民抗戰博物館、開國元勳雕塑園等等這樣的景觀。

這些地方無一不在顯示着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在革命的那個年代所承擔的特別使命,以及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雕像之爭

正是由於石門峰紀念公園的特殊地位,李玟雕像才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紀念標準和方式的廣泛思考和討論。

支持者陣營認爲,

作爲華語樂壇留下非凡成就的天后級人物,李玟無疑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她用音樂唱響了無數人青春的回憶,用歌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內心世界。

即便離世,通過雕像的形式紀念她對音樂事業的卓越貢獻,也是人之常情,就像梅豔芳在香港能夠有銅像被永遠紀念一樣,李玟同理也應該得到這種禮遇。

反對者卻強調,

紀念公園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應被任意使用,這裡應該是專供英雄烈士祭奠的神聖場所,將一名演藝人員的雕像擺放其中,無疑是褻瀆了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犧牲。

他們對李玟到底有沒有達到能在這兒立像的標準表示懷疑,還指責相關的審批過程有沒有徵求大多數人的意見,做出這個決策的過程是不是透明的,這讓人心裡充滿疑問。

雙方針鋒相對,爭論的焦點不僅僅在於李玟個人是否應被紀念,更體現了公衆對紀念人物標準、公共空間使用乃至公共藝術項目決策機制的不同訴求。

面對這般紛繁的紛爭狀況,公園相關方面給出了迴應,他們宣稱,

該園區始終是對所有逝者敞開大門的,不會因身份地位的差異而有所區別。

僅僅這樣的迴應看起來尚且難以徹底消除公衆內心的疑慮,實際上,

雕像作爲一種永久性的紀念形式誠然有着其獨有的價值與意義,

不過在當今的現代社會當中,我們着實還能夠去探尋更爲多樣、更富有包容性的紀念方式和途徑。

例如,

可以構建數字化的紀念館,通過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手段,

將一個人的生平事蹟全面且完整地呈現出來。

再比如說,

設立獎學金基金會,通過實實在在的資助,讓先人的精神能夠傳承下去,

還比如說,利用媒體宣傳等各種渠道,加大對特定人物的正面宣傳和解釋說明等等。

這些多種多樣、靈活的紀念方式,

一方面能避免公共空間只是單一的一種使用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讓各方的要求和想法達到平衡。

當然了,任何公共項目在做決策的時候都應該是公開、透明的,廣泛地聽取和吸收公衆的意見,這樣才能保證決策是公正合理的。

結論

李玟雕像引發的爭議並不是針對李玟這個人,而是讓我們開始思考關於紀念人物的標準、公共空間怎麼使用、決策是怎麼做出來的等等這些更高層面的問題。

在現在這個新的時代環境下,那種

傳統的紀念方式很明顯已經不夠包容,

也不夠多樣了。

我們特別需要去

探索更開放、更有創意的紀念辦法,努力讓不同羣體的利益都能照顧到,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這樣才能讓社會和諧、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