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行人變「帝皇條款」?基隆嚴管行人違規確保交安
基隆市政府自11月起,推動「行人有序」政策,初期將以宣導提升行人安全意識爲主,後續也會陸續加入執法手段。(張志康攝)
基隆市政府自11月起,推動「行人有序」政策,初期將以宣導提升行人安全意識爲主,後續也會陸續加入執法手段。(基隆市政府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基隆市政府自去年1月推動「行人友善」政策,大幅降低了行人交通死傷案件。市府自11月起啓動第二階段「行人有序」政策,將進一步強化行人交通安全的相關宣導,後續逐漸加入執法層面的手段,希望持續降低交通事故中的行人死傷機會,確保交通安全。
去年1月起,基隆市政府推動「行人友善」政策後,民衆在路口禮讓行人逐漸成爲共識,從實際的統計數據來看,去年基隆市交通事故中,行人死傷人數較前年減少了22.7%,截至今年1至8月的交通事故中,行人死傷總計25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4.2%;顯示已經初見成效。
不過,也有民衆認爲車輛禮讓行人,已經成了「帝皇條款」,更凸顯出違反交通相關法規的行人,可能成爲交通事故的肇因。
基隆市交通處副處長黃詩涵表示,隨着車輛禮讓行人逐漸取得成效後,市府今年上半年持續精進交通工程的推動,自今年第四季起,展開針對行人的交通安全宣導,希望透過密集、多元的宣導,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識,進一步降低交通事故中,行人的死傷機會。
黃詩涵指出,基隆市高齡人口的比例較高,除了透過學校教育等傳統層面外,還會強化社區型的宣導,讓更多的長者能夠意識到遵守交通法規、號誌、標線等,是對自身安全的保障。後續也會逐步加入執法手段,強化民衆守法的概念。
黃詩涵一再強調,加入諸如開出罰單等,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管是行人任意穿越馬路、闖紅燈、走路時使用手機等,都是常見的違規樣態,市府希望能夠藉此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及傷亡,維護交通安全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市府期望透過第二階段「行人有序」政策推動,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識來精進行人的交通安全;也同時保障所有用路人的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