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志/基隆一日雙塔
基隆塔上的橋樑成爲眺望基隆港的最佳瞭望臺。圖/李清志提供
最近到基隆進行「一日雙塔」的旅行,目標是最近完工開放的基隆燈塔與基隆塔。兩座塔都是歷經多年建造、整修,最近才終於開放,成爲基隆這座山海之城的重要地標建築;兩座塔一古一今,形成古典與前衛的強烈對比,也代表着基隆市的生生不息。
基隆燈塔建於1900年,是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第三座燈塔,最近終於開放民衆參觀,白色建築藍天襯托,非常漂亮!基隆港灣附近,原本還有一座山上的球子山燈塔,建於1956年,是戰後中華民國建造的第一座燈塔,造型有別於傳統圓塔燈塔的造型,呈現方型的建築外觀,可惜後來就停用了。
基隆燈塔過去因爲算是重要機關用地,警備森嚴,並不開放給一般民衆參觀,直到最近交通部整修古蹟工程完成,纔開放大衆入內參訪。從基隆燈塔可以眺望基隆嶼,以及貨櫃碼頭,景觀一流;白色燈塔及周邊白色建築羣,搭配藍天大海,整體建築景觀非常漂亮!
燈塔古蹟的開放的確會爲港都城市帶來觀光效應,前幾年高雄燈塔的開放,吸引衆多觀光客,不辭辛勞,徒步登山,來到山頂燈塔一探究竟,白色燈塔區還開設有冰淇淋店、咖啡店等,非常受歡迎,可惜基隆燈塔目前除了古蹟資料介紹之外,並無任何商業行爲產生,有點可惜。
建築師邱文傑所設計的基隆塔,則是這幾年基隆受人矚目的大型公共建設,鮮豔橘黃色的巨大結構體,令人不注意也很難!這座基隆塔建築,主要是針對基隆市腹地侷促,建築蔓延至山坡地的現象,希望利用升降機讓民衆可以克服市區高低差的交通問題。
其實建築師設計時,原本也想過許多不同的方案,例如運用類似香港島的戶外電扶梯等方式,將人們帶到山頂上,不過因爲坡度太大與民宅建築密度過高等法規問題,設計方案無法實現,最後選擇了目前電梯塔的模式。
基隆塔讓人想到葡萄牙里斯本的聖胡斯塔升降機(Elevator de Santa Justa),這座一百多年前建造的城市升降機,至今仍然在使用中,設計者是工程師 Raul Mesnier de Ponsard,他正是法國巴黎鐵塔設計人艾菲爾的學生,當年這座鋼鐵巨獸升降機,是用蒸氣所驅動,讓城市空間從二度空間往三度空間來發展。
基隆市區原本就擁擠混亂,人們在其中穿梭移動,猶如一種「蟲的空間經驗」,但是當人們搭上基隆塔升降機之後,就如鷹展翅上騰,瞬間從市區雜亂建築羣中脫離拔升,進入上空鳥瞰市區,是一種「鳥的空間經驗」。
基隆塔上的橋樑也成爲眺望基隆港的最佳瞭望臺,將來郵輪觀光客下船後,就可以步行往山坡走去,然後搭乘基隆塔電梯來到山上,很快就可以飽覽基隆的山海之美。
我一直覺得基隆這座城市,地理景觀與日本長崎多有相似,都是港灣城市,都與外國有許多歷史上的接觸,而且腹地都很狹小,因此市區建築多往山坡地發展,也因此有許多高聳的階梯,每次看到老人家步履蹣跚地爬上階梯,緩緩地走回山坡上老家時,都覺得十分不捨,深怕不小心就跌倒發生意外,特別是基隆地區多雨,階梯溼滑真的很容易跌倒。
基隆塔的出現,可說是翻轉了基隆城市發展的困境,這座塔不僅可以解決市民上山下山的不便,同時也爲城市觀光開闢了一條新的動線,讓郵輪遊客可以在基隆停留,並且以步行的方式上山眺望整個基隆市區與港灣;配合下山步道、前往信二防空洞參觀,然後在市區漫遊,相信會對基隆留下深刻的印象。
基隆雙塔之旅,嚴格來說,並不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只要交通接駁順利,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假日抽空去基隆一遊,將可以讓你對基隆這座城市重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