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帶隊,World Labs估值70億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一則信息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李飛飛創辦的AI公司 World Labs,最新估值已達10億美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

成立於今年4月,短短三個多月World Labs進行了兩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硅谷知名風投a16z和AI基金Radical Ventures,最新一輪融資額約1億美元。

AI界對李飛飛並不陌生。現年48歲,她是全球AI領域研究的標誌性人物,長期主導着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學科研究。目睹轟轟烈烈的AI創業潮,她也選擇躬身入局,下場創業。

李飛飛創業

3個月,估值70億元

沒有官網,沒有公開招聘,李飛飛的這次創業極其低調。

將時間線拉回2024 年1月,李飛飛離開斯坦福大學,開始爲期兩年的休假,彼時她在領英上將自己的狀態改爲“新手”和“新工作”,一度令人費解。

直至真相浮現World Labs正是這份“新工作”,這也是李飛飛的第一次創業。據悉,此次李飛飛的創業方向聚焦於人工智能的“空間智能”,旨在讓AI能像人類一樣對視覺信息進行高級推理。

在今年4月的一次TED演講上,李飛飛現身分享了她對於空間智能的思考:視覺能力引發了寒武紀大爆發,神經系統的進化帶來了智能。

“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能看會說的人工智能,我們想要的是能做的人工智能。”在李飛飛看來,空間智能是“解決人工智能難題的關鍵拼圖”。

爲此,她展示一張貓咪伸出爪子要把玻璃杯推向桌子邊緣的照片。她進一步解釋稱,人類大腦在這一瞬間可以評估玻璃杯的幾何形狀、在3D世界中的位置、與桌子和貓的關係,並且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採取行動制止。“大自然創造了觀察與行動的良性循環,這得益於空間智能。”

李飛飛表示,用空間智能和語言智能爲具身智能賦能,將開啓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在具身智能領域,她帶領的研究團隊曾在2023年推出一項新成果VoxPoser,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視覺語言模型(VLMs)來驅動機器人,並展示了根據口頭指令讓機械臂執行各種任務的演示視頻,包括打開抽屜但要小心花瓶、拔掉充滿電的手機、製作三明治等。

根據《金融時報》,一位風險投資人描述了李飛飛創業公司的最新動向:World Labs正在開發一種能夠理解三維物理世界的模型,本質上是對物體的物理特性、空間位置和功能的理解和模擬。

目前,李飛飛的項目受到VC圈的追捧,而已參與的兩家投資機構a16z和Radical Ventures,都與李飛飛淵源頗深。早在2016年,她就擔任過a16z的駐校教授;至於Radical Ventures,李飛飛去年以科學合夥人的身份加入了這家機構。

“新的冒險總是在醞釀中,但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能真正推動技術向善,爲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對於人們關注的創業項目,李飛飛曾如是說。

一切纔剛剛開始。

AI女王成長史

李飛飛的名字,在AI界可以說是無人不曉。

早年在成都長大,李飛飛曾就讀於知名的成都七中。直至1992年,16歲的李飛飛隨父母赴美,後來一邊在洗衣店幫忙,一邊讀完普林斯頓物理學學位。

2000年,李飛飛在加州理工學院攻讀人工智能和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畢業後,她來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並加入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

在21世紀初,AI 領域還相當冷門。計算機圖像識別模型僅能認出四種物體:汽車、飛機、豹子、人臉。李飛飛的設想是,如果有足夠大的、經過標註的數據集,就能訓練出理論上“無所不知”的計算機視覺模型。

於是,李飛飛在2007年啓動了圖像數據集項目ImageNet。彼時,數據集的整理和標註是髒活累活,學術界和產業界並不太關注。經常有同行建議她換個“有用的方向”,她也經常爲經費發愁,以至於開玩笑要回去開洗衣店補貼項目經費。

直至兩年後,ImageNet正式上線,李飛飛把這個包含1500萬張照片,標註了2.2萬種物品的數據集免費公開,幾乎所有的AI視覺識別學習都受益於此。時至今日,ImageNet仍是全球AI產學界最知名的大型視覺數據庫之一。

猶如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被開啓,AI在圖像識別上開始迅猛發展,也讓全世界看到了AI技術的商業價值。可以說,李飛飛爲深度學習算法爆發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自此,李飛飛這個名字響徹AI界。

2016年,李飛飛加入谷歌,並推動成立谷歌AI中國中心,她曾在上海的谷歌中國開發者大會這樣說過:“人工智能無國界,人工智能的福祉同樣沒有國界。”

但很快,李飛飛又迴歸學界,繼續在斯坦福大學任教,陸續在她主導的斯坦福AI實驗室、斯坦福視覺與學習實驗室(SVL)和斯坦福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續推動 AI 研究。

多年來,團隊中跑出了許多優秀的AI人才。

比如上海交大教授盧策吾,李飛飛的學生之一。2014 年9月,在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工作的盧策吾,向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申請了博士後研究員職位。盧策吾給李飛飛留下深刻的印象,李飛飛在推薦信中表示,很少有同齡人能達到他這個學術水平,於是便邀請其加入實驗室。

201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聘請盧策吾成爲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且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同一年,他和同爲斯坦福校友的王世全一拍即合,成立非夕機器人,致力於研發先進仿人化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成立8年,公司身後站着金沙江創投、高榕資本、真格基金、順爲資本、美團、新希望集團、雲鋒基金等機構。

她的學生中還包括OpenAI的創始成員Andrej Karpathy,他剛創辦了一家以教育爲重點的AI公司。以及此前爆火的Pika創始人郭文景,在退學創業之前也曾在李飛飛任職的斯坦福大學AI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

如今,李飛飛也走出了實驗室,思考技術與產業的結合和落地。她和她身後的學生軍團,正在成爲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AI批量誕生獨角獸

警惕泡沫

儘管有李飛飛這樣履歷的科學家操刀,但三個月的項目一躍成爲獨角獸,仍舊令人不免咂舌AI創業,實在太瘋狂了。

放眼望去,更多AI創業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估值就達到獨角獸級別。

最近一幕來自Skild AI,7月宣剛剛布完成3億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集團、貝佐斯、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光速創投、Coatue等。至此,這家成立僅1年的公司,估值達到15億美元。

無獨有偶,今年4月Cognition Labs 完成一筆1.75億美元融資,由Founders Fund領投。彼時,這家AI初創公司成立僅僅6個月,估值卻達到了驚人的20億美元。Cognition Labs在今年3月發佈AI 代碼工具 Devin,號稱是第一位接近人類的 AI 程序員,但公司尚未因此產生實際營收。

相似的是,成立於去年的大模型明星公司月之暗面,今年初完成新一輪超1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小紅書、美團和阿里巴巴。最新消息流出,月之暗面估值報價達30億美元。

“目睹身邊人紛紛扎進AI創業潮,有自己技術之長的人都不願錯過這個時代機遇。”一位投資人總結道。

AI仍舊是2024年創投圈頂流。PitchBook 數據顯示,僅在過去三個月裡,投資機構就向美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投入了超過 270 億美元,全球在該領域的投資額約爲 500 億美元。

但有人開始敲響泡沫警鐘。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合夥人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AI行業需要創造 6000 億美元的年收入才能維持下去。而OpenAI 作爲該領域佼佼者,預計今年營收爲34億美元。

高盛也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表示懷疑,發佈一份名爲《生成式人工智能:花費太多,收益太少?》的報告,提出科技巨頭計劃在未來幾年在AI資本支出上花費1萬億美元,但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可見的成果來證明這些投入是值得的。

與此同時,AI領域的挫折也在不斷增加:正如本週,AI大模型測不出來9.11和9.9哪個大,幾乎集體翻車……

VC圈歷來信奉“無泡沫,不繁榮”。當巨量資金涌入AI賽道,某種程度上也帶來超高回報的可能性。相比擔憂泡沫,投資人更關心泡沫下面有沒有啤酒,畢竟沒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

只是不知,這一波AI創業潮最後會留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